更新時間:2021-04-15 14:47:49作者:網絡
有趣的小實驗“叮—叮—叮”上課鈴響了,大家都從高興的心情平淡下來。只見老師神神秘秘地從一個袋子里拿出了倆個不同顏色的氣球和一個吸管。我很好奇,雙眼直瞪。心中暗自猜想:老師要干什么?為什么要拿平時最不起眼的氣球呢……再想就要成《十萬個為什么》的副本了。老師先吹了一個小氣球,而后又吹了一個大一點的氣球,一會兒,老師問道:“你們平時都是怎樣來玩氣球的呢!”問題剛提出,就聽到刷的舉手聲,一位男同學率先站起來說:“可以把氣球當排球來玩。”有的同學說:“可以灌一些水在氣球里,用來打水仗。”老師聽后搖搖頭,說:“你們那樣只不過是為了取樂而已。讓我們做個小實驗吧……”不一會功夫,老師成功的完成了實驗。老師也發了些材料讓我們親自實踐一下。先是吹兩個大小不一樣的氣球,用繩子系好,在把兩個氣球的頭頭弄在吸管上最后把系在吸管的繩子解開,沒多久,你一定會觀察到大的氣球在變的更大,小的氣球在變的更小呵,太好了,我們的實驗成功了。從這個試驗中我得到了一個啟示:光看是不行的,只有自己去實踐,親身感受。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做科學實驗。我選擇了水中點燈。放學后我興沖沖的跑回了家,迫不急待的備好所有材料。如:水、盆子、一個較粗的蠟燭。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我先拿出一個不銹鋼盆子,再拿出蠟燭,粘在盆地,然后接一點水,水面離蠟燭要一點距離最后我小心翼翼的開起打火機,我的心砰砰的跳,我多麼希望實驗可以成功,可是老天不賞臉。就在這時蠟燭“砰”的一聲倒了下去。“呀”失敗了。可是一想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重整旗鼓。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在用蠟燭與盆底粘合這一環節更加小心謹慎,滴了好多滴蠟。(就連誰流給我都放得很小,生怕水流過猛將蠟燭吹倒。)令人緊張又興奮的時刻又來到了。我連大氣也不敢出。手里冒冷汗呢!我開啟打火機,慢慢地靠近蠟燭……“哇”奇跡真的出現了。這是多麼美麗的畫面。只見蠟燭的火苗竟延生到了水面以下。這令我目瞪口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真是太棒了。”高興的同時疑問也隨著來到了。“咦?這是為什么?”后來我問了知識淵博的老爸才得以解答。只要你擁有一顆明銳的心和善于發現的眼睛。你一定也可以發現生活中的許多奇妙的事!
星期二放學回到家,我做完了老師布置的作業,隨手拿起桌上的一本《百科全書》,翻了幾頁,看見了一個實驗的介紹:將一個杯子盛滿水,用一張紙蓋住杯口,然后,用手將杯子倒過來,水不會流出來。我覺得這絕對不可能,一張薄薄的紙怎么可能托起一杯沉重的水呢?我帶著懷疑的心情開始做了起來。首先,我拿來一個玻璃杯和一張紙,我先在杯子注滿水,然后把紙蓋了上去,再把杯子倒了過來。嗨,真的,紙真的把水托住了,薄薄的一張紙真的將沉重的水托起來了,可是一張小小的紙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呢?我將《百科全書》介紹這個小實驗的文章又讀了幾次,想從中找出它的奧妙,可是就是找不出。我又冥思苦想了一番,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去找博學多才的老爸問問。這時老爸正在客廳看報,我走過去問:“爸,你知道一張紙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呢?”老爸說:“這個問題問得好,但這個問題是上到初中才學的,跟你說你也聽不懂,要不你自己上網查查吧!”我來到了電腦前,打開電腦,終于在網上查到了關于這個問題的資料,電腦上是這說的:只要杯中水是滿的,讓紙和水之間沒有空隙,那不管什么方向都不會倒出來。這個時候紙片外部是受到大氣壓作用,而內部由于水是滿的所以氣壓為零。(事實上如果杯內水不滿,有一定的氣體,但總是小于外界大氣壓的。)杯中水的重力與大氣壓相比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同時,水與容器壁和紙片之間形成的界面處也會有表面張力保證紙片不會掉落,那么水當然也不會流下來了。通過這次實驗,我終于明白了一張紙為什么能托起一杯水的道理,同時我也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憑空想象,要有根據,要善于觀察事物,善于研究,從中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