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這個話題:那些考上清華的人高中都是怎么過來的?
看完后瞬間被吊打:
隔壁班學霸,喜歡文科,被各科老師苦口婆心勸" />
更新時間:2022-06-25 16:48:25作者:admin2
清華,北大,壓根沒想,那時想的是明天有紅燒肉,加2兩老白干。
無意間看到這個話題:那些考上清華的人高中都是怎么過來的?
看完后瞬間被吊打:
隔壁班學霸,喜歡文科,被各科老師苦口婆心勸到理科,考到年級第一發現還是喜歡文科,轉到文科學了三星期,又是全年級第一。現在北大。我同學,高考前三個月,他媽生二胎,他回家帶了三個月孩子,考了清華,701分。高中隔壁班學霸理綜298,錯的是整張試卷中最簡單的一道題,他說,人生不能太完美。我哥,初中到高一都不好好學習,高二說玩膩了,開始學習,去年考了清華。要不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呢?
接下來繼續看看學渣們的哀嚎吧:
數學不知道怎么學,每次都拉分,越不想學成績越差,看見數學老師頭疼。我從考上高中就一直很拼,習題跟著做,弱科也在努力找補。可沒想到是,連續兩次考試我都是班級倒數,是不是我還不夠努力?成績不好,自制力很差,經常浪費時間,怎么辦?好吧,果然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不過話又說回來,學生時代,大概沒有什么比提高分數更令人渴望了吧。
可為什么有些同學的分數難以提高呢?
“因為不努力”“因為做題少”“因為上課沒認真聽講”“因為不聰明”“因為底子不好,基礎不牢固”——這是我聽過的很多老師和家長的答案。
可事實真是如此么?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對孩子、對身邊人有莫大的幫助。
0170%的學生不會學習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采訪清華大學的郭志偉時,問他學習秘訣,他說:“你相信么?我身邊至少有70%的人不會學習。”
志偉說,剛進入高中時,他和同桌成績都處于中上游。
但是三年后,他考入了清華,
而同桌只是剛剛過了本科線。
究其原因,就是兩人在學習方法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拿常見的刷題來講,一套題目發下來后,他通常把會做的題目勾選出來,轉而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不會做的題目上,或詢問老師或請教同學,把那些題目挨個攻克。而他的同桌呢,總是先把那些熟悉的,會做的題目做一遍,然后把不會的扔在一邊等著老師講解,碰上老師不講的時候,這道難題就被他跳過去了。所以,同樣是刷題,同樣的時間,同樣的付出勞動,同桌一直都在原地打轉,而他,卻在這段時間里迅速吸收了新的知識。
看,不管在任何領域:努力很重要,但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那些成功的學霸,必然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當很多同學還在死啃書本時,學霸更善于透過問題發現本質,找到其中的規律并快速達成目標。
那么成績不理想的同學該如何自處呢,無非就是迅速汲取牛人的經驗,少走彎路。
02從700名到第1名
她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高一幾次摸底考試,郭田的數學成績都不理想。數學老師的幾次刻意提問,更讓回答不出來的她覺得沒有面子。一次數學課上,聽不懂的郭田干脆做起了語文習題。數學師發現后狠狠地批評了她:“就你這數學成績,畢業了等著復讀吧。”自尊心極強的郭田瞬間和老師杠上了——我就不學,你能咋地?
高一摸底考試的時候,郭田掉到了年級700名,幾乎是墊底的成績。
一次偶然的機會,學校組織一個考入哈佛大學的學長回來做演講。
學長講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一句話:
每個人對所遇到的事情都有自己特定的解決的思路,或者說是'思維定勢'。卓越的人和平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于面對困境的處理方式。卓越的人尋找方法。平庸的人只會尋找繼續消沉的借口。學長還說:
學弟學妹們,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因為討厭老師,而導致一門功課學不好?反正我有過!但是我今天想告訴你們:學和不學、討厭和不討厭的選擇權都在于你,不在老師,所以千萬別犯傻!于是郭田下定決心改變,說時容易做時難,這個時候她已經落下了太多的課程。
為了補上去,她每天追著數學老師問問題,一遍不行就兩遍,直到弄懂弄會為止。
即便這時候老師再說什么樣的“氣話”,郭田也能一笑置之,甚至理解了老師的“苦口婆心”。
如今,以年級第一名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的郭田說:
“這個轉變不止影響我的學習,更是影響了我的一生,因為它改變了我處事的心態。”
學習是關乎自己一輩子的事情,只有了解學習對我們的意義,擺正學習的態度,才能更好的前進
03從學渣到學霸
如何正確的運用刻意練習?
北大學霸周智說,自己曾經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成績到底有多差呢?
拿英語來說吧:
背單詞——沒多久就忘了;記語法——那是什么鬼?考試——三分靠努力,七分靠打拼,剩下九十分靠天學還是不學,怎么學,一度成了擺在周智面前的難題。
偶然的機會,周智發現他們班英語第一的同學尤其喜歡背誦課文。那就從英語學起來吧,于是他給自己定制了每周背誦兩篇課文的任務。
剛開始時,他背的非常吃力,因為很多單詞都不認識,漸漸的背的多了單詞也記得多了。然后他主動去背一些課外文章,甚至是一些習題上的文章。
摸底考試的時候,周智的英語成績一下子上升到了班級前15名。
“嘿,這方法可行!”
接下來,周智開始觀察身邊各個科目學的比較好的同學,找到他們學習中的核心方法,加以利用。
慢慢地,數學、語文、地理、歷史、政治,整體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周智說,隨著后來知識的增多,他明白了一個概念叫做:刻意練習。
著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潛心幾十年,做過大量的研究實驗:
正確地運用刻意練習可以幫助任何專業或領域里的人得到提升,成為高手。
“為什么有的同學也在努力的刻意練習,成績卻得不到提高?我覺得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運用'。”
“什么是正確的運用?在我看來,學霸之所以是學霸,是因為他們對每一科目都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跟著學霸學習,一定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