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12-15 07:27:30作者:admin2
浙江工業大學既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學校主校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入選“111計劃”、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孔子學院獎學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為亞洲規劃院校聯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
學校歷史
1953年7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據根據政務院“必須對中等技術教育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整頓和發展”的指示精神,發文將浙江省溫州工業學校、浙江省杭州工業學校化工科、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化工科合并,并選址杭州市建校,校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杭州化學工業學校。校園占地235畝,設無機物工藝、分析化學、化學工廠機械裝備等3個專業。三校合并后,有學生835名,19個班級(其中6個在溫州)。浙江省溫州工業學校改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杭州化學工業學校溫州分校。
1953年9月10日,學校正式開學,14日舉行開學典禮,是為校慶紀念日。
1954年暑假撤銷溫州分校,遷回杭州。
1958年,列為省管的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58年6月,學校歸屬浙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校名改為浙江化工專科學校,當年招收專科生。
1960年2月,浙江省委決定在衢州城郊以浙江化工專科學校為基礎,衢州化工專科學校并入,建立浙江化工學院,校址選在衢州城南石室公社(今衢州市柯城區石室鄉)爛柯山下。
1960年2月22日破土動工,開始了第二個校園的建設。
1962年8月,校名改為浙江化工學院,同時撤消杭州分部,中專恢復杭州化工學校建制,改由浙江省化工廳領導。
1963年7月,浙江化工學院、杭州化工學校又同歸化工部領導。化學工業部決定浙江化工學院遷回杭州,與杭州化工學校共同使用文一路校舍,并負責領導杭州化工學校。
1965年11月,兩校再次歸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學院又遷回衢州原址辦學。杭州化工學校仍留在杭州,由省化工廳領導。
1966-1976年期間文化大革命,其中1966-1970中斷招生四年。
?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革委會決定撤銷杭州化工學校,將學校(包括147名教職工及有關校產)并入浙江化工學院,人員與物資于當年11月起分批遷往衢州。
1978年5月12日,浙江省委下文創辦浙江工學院,校址選在西湖區(現為下城區)上塘公社潮王、東新大,規劃用地430畝,按3000名學生規模設計。同年7月29日,組建“浙江工學院籌建領導小組”。1979年4月4日破土動工。
1979年,浙江工學院寧波分校(寧波市一所工科大專學校)創建;成立第二年,浙江省輕工業廳與寧波市政府協商,決定辦一所以培養紡織工業技術人才為主的省屬中專,在浙江工學院寧波分校的基礎上建立浙江省紡織工業學校(現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校址遷到江北區姚江邊上。
1980年,浙江化工學院作為建校基礎并入浙江工學院。
1980年8月4日,浙江工學院臨時黨委成立,確定了邊基建、邊遷校、邊辦學的方針。
1985年,浙江工學院浙西分校創辦。
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開始與祖籍嘉興的臺灣實業家張子良先生洽談捐資在浙江工學院基礎上共建浙江工業大學之事。
?1993年12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學校下設工商管理、職業技術教育和工程技術3個學院;浙江工學院浙西分校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浙西分校。
1999年7月,省政府發文,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杭州船舶工業學校并入浙江工業大學,定名為浙江工業大學之江校區;學校決定在之江校區創辦民辦機制運作的獨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發專題會議紀要,將省建材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浙江建材工業學校并入浙江工業大學。
2010年3月,浙江工業大學浙西分校升格更名為衢州學院。6月,浙江工業大學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7年3月 ,浙江工業大學學院正式成立。7月,浙江工業大學簽約對口支援寧夏理工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3125人,其中專任教師2277人,正高級職稱教師487人,副高級職稱教師97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05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雙聘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10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9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浙江省特級專家9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2人、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42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2月,學校設有26個二級學院和1個部,另有獨立學院1個,開設本科招生專業6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3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3個、11個省一流學科(A類)和7個省一流學科(B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6個,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門,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7個,浙江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0個,省優勢專業17個,省特色專業12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工業催化
國家級特色專業:制藥工程、生物工程、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
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制藥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學、城鄉規劃、安全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軟件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機械工程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省重點學科:化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中藥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管理科學與工程、結構工程、新聞傳播學、橋梁與隧道工程、設計藝術學、食品科學、應用數學、刑法學、光學、教育技術學、化學生物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農藥學、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省優勢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工程、環境工程、應用物理學、工業設計、自動化、軟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制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學術科研
截至2021年2月,學校建有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牽頭建設)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1個、浙江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12個(包括參建)、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2個。
截至2021年2月,浙江工業大學共建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5個。
學校先后有400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22項。
學術資源
截至2021年2月,浙江工業大學圖書館共有館藏圖書已達1028萬余冊,中外期刊37174種。其中印刷型圖書231.4萬冊,電子圖書163.7萬冊,印刷型期刊合訂本20.2萬冊,電子型期刊合訂本87.2萬冊,碩、博士論文322.4萬冊。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種的專業文獻,文獻覆蓋文、理、工、法、農、經濟、管理、醫藥、教育等學科門類,尤其以化學工程、機電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經貿管理等類文獻最為豐富。被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授予“浙江省高校圖書館2013―2014年度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 ? ? ? ? ? ? ?
985工程是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世紀之交為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而做出的重大決策。
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于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后正式啟動。
“211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中華民族面對世紀之交的中國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