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2 09:17:13作者:佚名
按南方科大的定位,這所新辦大學承載著探索中國培養創新人才模式的重任。學校以理、工學科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學科;計劃一步到位按照亞洲一流標準組建專業學部和研究中心(所),建成類似加州理工學院和洛克菲勒大學那樣小規模高質量的研究型大學。如果按現有的運作規則,以“籌”字來套,先專科,后本科,再碩招,再博招,一切順利的話,至少要25年時間才能辦成一所研究型大學。
這其間,每進一步,都會有無數次考察、評比,無數次專家論證。當然,也會有無數教育部下派的漂亮女秘書蒞臨學校,如果心態平衡并且熟知各種潛規則的話,評估的事情可能好商量。
但這決不是南方科大和朱校長所能接受的,與其等不來靠不住,干脆不等不靠了。去年底,南方科大單方面宣布“自主招生、自授文憑”,可謂對現行高教管理體制釜底抽薪。別以為這是意氣用事,深圳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什么奇跡都可能誕生。
首先,學生和家長用腳投票給予了肯定,自招說明會第一天,應者云集,全是那些不要教育部文憑而要真本事的家長和孩子;其次,深圳的社會各界用行動給予了支持,主動聯系南方科大要求捐款的社會賢達不計其數,而這些人不附加任何條件捐款助學,目的只有一個:支持南方科大為中國高教改革闖出一條血路。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錢學森之問”。緊接著的問題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大學還算大學嗎?再接著的問題是:大學以何為大?答案只有一個,大學以大師、學生和校長之大為大,大學“有容乃大”,決不是以行政化及校園規模為大。從中國科大到南方科大,朱校長一直倡導回歸大學精神,學術優先。自主招生、自授文憑是在明確去行政化思路后,南方科大的又一個大手筆。
自主招生好理解,“北約”、“華約”組成的各高校聯盟正在試驗,而真要做到自授文憑,可謂破釜沉舟。這意味著,南方科大不會再吃教育部頒發的文憑大鍋飯了,要將自己的產品(學生)通過人才市場來檢驗,這就回歸到對學生負責,以學生、學術為大的大學精神。
大學的使命就是培養人才,大學的靈魂是學術追求,大學的本質是創新。像南方科大這樣的研究型大學的定位,本質就在于把一群極具創新思維的教師和一群極具創新思維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南方科技大學讀一年多少錢,讓他們的創造力互相激勵,產生使學生受益終身的創造力、創新力和智慧。除此之外,諸如其他方面的考評、考核,諸如各項行政化色彩的評比、評級,“神馬都是浮云”。
南方科大被寄予了建設現代大學體制的夢想,如果南方科大能成功,就是“錢學森之問”的正確答案。附帶“籌”字的“正式批文”,既不能對南方科大產生激勵,也不能對南方科大形成實際阻力。開弓沒有回頭箭,世界上的一流大學不是批出來的,而是辦出來的,期待南方科大堅持自己的辦學理念,勇敢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