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9 09:43:16作者:佚名
總有一支隊伍,在龍都濮陽接續奮斗!
2020年9月,肩負著省委組織部的關懷和期望,第18批省派博士服務團的10名成員走進濮陽、融入濮陽、奉獻濮陽,用先進的理念、精湛的技術、實干的作風,開啟人生中的“濮陽模式”,在為濮陽發展貢獻才智、揮灑汗水的同時,找尋夢想支點、實現價值抱負。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主導產業,規劃建設65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規上化工的五分之一,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腳踏濮陽厚實的土地,感受趕超發展的脈搏,點燃了鄭州大學化工學院王建設博士干事創業的信心和熱情。
“這次能到濮陽新型化工基地的主陣地工業園區掛職首席專家,既忐忑又興奮,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期待。”王建設如是說。
王建設堅持不做“過客”,研究規劃、查閱資料、入企調研,就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門心思為工業園區打造河南省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專業化工園區、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綠色涂料專業區尋找錦囊妙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一個個“金點子”被王建設提出并付諸實踐:撰寫出一份高含金量的關于氫能發展的建議報告,深入分析了我市發展氫能產業的可行路線;作為鄭州大學化工學院派往工業園區的第三位教授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讀一年多少錢,緊盯產業發展需求,深化接續服務理念,推動鄭州大學化工學院與工業園區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達成新的合作……
到市中醫醫院掛職的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畢紅賓博士,一走進市中醫醫院,就為派出、掛職單位間架起了交流合作的橋梁。他主動邀請由知名專家孫永強教授帶隊的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專家團隊,兩度來市中醫醫院進行學術交流,竭盡所能為市中醫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傳經送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掛職以來,畢紅賓充分發揮自己的學術特長,雷打不動地堅持每周五下午開展業務交流學習,討論疑難病例、分享手術心得體會,力爭為市中醫醫院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骨干,留下一支不走的人才隊伍。
與畢紅賓、王建設一樣,到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掛職的鄭州大學楊松華博士,積極發揮自身專業特長,把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與掛職單位實際緊密結合,產生了良好的“聚變效應”。
為盡快實現角色轉換,楊松華堅持多跑、多看、多思、多問,不僅查閱了所有的工作報告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讀一年多少錢,還多次到癌癥化學預防河南協同創新中心、河南中醫藥大學對接溝通,為推動掛職單位對外交流合作、申辦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付出了艱辛努力。
在楊松華的牽線搭橋下,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柔性引進了河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仲景骨干學者、河南省微納技術與轉化醫學創新團隊核心成員、河南省基礎醫學重點學科免疫學方向帶頭人馮書營教授,并確定了癌癥化學預防、中藥抗病毒和特醫食品等三個特色專業發展方向,未來更加值得期待。
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我們期待并堅信,在濮陽這片干事創業的沃土上,省派博士服務團成員們歷練人生、施展才華,必將為加快建設富強濮陽、生態濮陽、創新濮陽、幸福濮陽,打造改革開放高地、省際區域中心,貢獻更多智慧力量。記者 王金勇 通訊員 李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