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7 16:45:04作者:佚名
“秦創原”還通過建立“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加速“兩鏈融合”步伐。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趙萬華與陜西一家機床龍頭企業聯合成立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得到了“秦創原”的資金和場地支持。趙萬華說,今年研究院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機械齒輪,就幫助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
為了讓科技成果與市場對接,“秦創原”啟動以來,已舉辦科技成果轉化路演活動超過120場,陜西各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員在路演活動上推介轉化項目3000余項。
“點面結合”讓創新要素同頻共振
“秦創原”運轉半年多來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讀一年多少錢,正有力促進創新活力加速釋放。記者從陜西省科技廳了解到,2021年前10個月,陜西省科技企業增幅明顯加快,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評審達2793家,同比增長45%,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首次突破萬家。
陜西科技型龍頭企業——隆基股份西安組件工廠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生產現場。新華社記者劉瀟攝
在位于渭河之畔的“秦創原”總窗口陜西省西咸新區,記者看到這里的“秦創原”綜合服務大廳設置商事服務、科技政策、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務窗口,為企業、高校院所、創新創業者等提供線上和線下的一站式服務。據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副主任徐霄龍介紹,今年以來“秦創原”總窗口技術合同交易金額達104億元,共注冊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15家。
除了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總窗口,陜西各地也積極融入“秦創原”。地處陜南的安康市計劃在“秦創原”總窗口建設飛地孵化園,強化自身與科創資源的對接能力。而地處陜北的榆林市則加緊推進“秦創原”榆林創新促進中心建設,發揮榆林市能源化工、智慧農業等產業優勢,加快清潔低碳、綠色能源等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
目前,“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已形成國有企業帶頭,各地政府積極參與,各類市場主體、高校、院所等共同參與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依托于‘秦創原’提供的各類平臺和渠道,今年以來學校轉讓專利許可的合同金額已達7800萬元,是去年的3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研院副院長張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