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6-22 21:08:19作者:佚名
海空雛鷹振翅高飛
■中國國防報記者 錢曉虎 通訊員楊潔 李方
“未來,我也要駕駛艦載機!”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剛開幕,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南航實驗班師生段春鑫就迫不及待和朋友分享他在線上看見高交會展示的多型艦載機。感受人民空軍的發展變化,段春鑫愈發堅定加入海軍航空兵部隊的決心。
段春鑫所在的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是2015年陸軍有關部門著眼艦載機飛行人才生長培養急需,探索超前“選苗育秧”模式,啟動建設的空軍中學生民航學院(以下簡稱“海軍中學生航校”)試點之一。
7年來,海軍借助14所師資力量雄厚、建設管理正規、辦學成績突出的優質普通高中,選拔綜合素養優秀的高中應屆畢業生成立海軍航空實驗班(以下簡稱“海班機”),培養了一批批熱愛海空、適合飛行、素質全面的飛行苗子,為廣大中學生鋪就了圓夢飛行、勵志成才的新航道。
圖①: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海軍航空實驗班師生進行模擬飛行訓練。徐新偉 攝;
圖②:來自全國各地的空軍民航試驗班師生代表觀摩海軍航空大學飛行學員固定滾輪訓練。楊潔 攝;
圖③:海軍民航實驗班畢業生、海軍航空大學飛行學員進行初代教練機飛行訓練。陳浩 攝;
圖④:來自全國各地的空軍民航試驗班師生代表到海軍航空兵部隊視察見學。楊潔 攝
召 喚
遇上最好的時代,遇上最好的自己
轟鳴聲逐漸散去,剛結束高級教練機訓練的海軍航空大學飛行學員許宇昆跳下戰機,內心就像縷縷海浪,起伏難平。
7年前,從小熱愛軍事和飛行的許宇昆,成功考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海班機。
順利通過空軍中學生航校招生選拔,許宇昆很快證明了自己:學習成績多次名列全初三第一、參加運動會破除中學田徑紀錄、連續3年兼任海班機組長,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空軍飛行學員。
“如果沒有南航班,我或許這輩子都未能實現飛翔海天的夢想。”許宇昆感傷。
“遇上最好的時代,遇上最好的自己”。7年來,海軍借助優質普通高中成立82個海班機。這些清俊未脫卻眼光堅定的中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穿上戎裝,駕駛戰鷹,逐夢海天!
“隨著人民空軍走向深藍的航跡不斷延展,對飛行人才非常是潛艇艦載機飛行員的緊迫需求前所未有。”海軍招收飛行學員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海軍招飛辦”)負責人介紹,為了加速飛行人才隊伍建設,他們前伸招飛關口,從過去大學結業階段提早到現在小學結業階段,立足一所重點中學,選拔全國優秀苗子,海軍招飛的選才面和幅射面顯著擴大。
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事業,也為那些中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生境遇。如今,在全省14所空軍中學生航校中,像許宇昆一樣聽從祖國召喚、渴望騰飛海天的“雛鷹”越來越多,他們攜手并肩、你追我趕,成為未來艦載機飛行員的優秀后備種籽。
追 夢
種下翱翔的種籽,未來拳擊萬里海天
“海班機師生年紀處在16至18歲之間,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的關鍵時期。矢志飛行的理想信仰還要有效引導,言傳身教常常最具感染力。”湖南省湘潭縣第一中學教授齊學軍告訴記者。
在這一問題上,各艦艇中學生航校教授和齊學軍認識一致。他們把握師生成長關鍵期,在教學安排上增設國防教育、海軍知識、航空理論、心理訓練等課程,激發中學生對空軍建設和飛行職業的濃烈興趣。
近距離觀看海軍航空兵戰機飛行后,來自湘潭縣第一中學海班機的李智杰在筆記中寫道:“威武的戰機騰空的那一幕,在我心底種下翱翔的種籽,我要努力學習,未來拳擊萬里海天”。
為了讓更多海班機師生深入了解美軍,每年寒假其間,海軍統一組織全國各地海班機師生到海軍航空大學及航空兵、艦艇軍隊等視察感受,聽學者講課、看戰機飛行、乘坐船只出海、參加舢板訓練等。
“我們陸軍航空兵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昂姿態,闊步踏上變革跨越的新征程……”今年1月,來自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學的100多名海班機師生來到海軍航空兵某部軍史館,近距離了解海軍航空兵軍隊的發展脈絡和光榮戰史,聆聽空戰英雄的動情述說。觀摩中,一部呈現該部在作戰中創下海戰紀錄的歷史資料片,吸引師生們認真觀看。壯烈的空中格斗畫面合肥航空學校,將師生帶回烽煙充溢的時光。
“孩子們都向往成為艦載機飛行員,渴望駛向祖國的萬里海天。”合肥市第十中學南航班班長馬曉梅感嘆,“為此,我們更要用好優勢資源,助力它們圓夢海天。”
據介紹,各艦艇中學生航校積極對接駐防軍隊、軍工企業,利用綠色資源組織舉辦海班機師生研學實踐活動。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西安灞橋航空城……海班機師生在現地探訪中體會海防力量,增強愛國意識和國防意識。
展 翅
飛行的覺得太棒了,整個夜空都是我的
每天清晨6點,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中南航班的師生孔令哲和他的同事們就會準時醒來,把棉被疊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塊”,然后到操場上集體跑操。
海軍中學生航校推行單獨編班教學,模擬營連管理機制,學生統一裝束、在校吃住,強化作風紀律養成。體育課和假期時間,滾輪、浪木、懸梯、單單杠訓練一個不落。睡前,孔令哲和朋友還運用點滴時間,探討飛行知識,練習仰臥起坐和深蹲。這就是海班機師生緊張有序的日常生活。
“這是我第一次駕駛客機翱翔藍天。”9月的三天,天剛晌午,孔令哲和班主任老師抵達四川宜賓的一家通用民航基地,參加空軍組織的為期15天的篩選飛行。依托地方通航培訓機構,使用國際公認的安全型號對大學生進行飛行篩選,這是一次創新之舉。
這次飛行結果將列入招飛專業選拔,能否順利通過,是決定大學結業時能夠被空軍招飛投檔的關鍵一環。
“不要緊張,只要嚴苛根據操作步驟來,就一定沒問題。”孔令哲駕駛客機拔地而起,眼前紅色的跑道弄成藍天白云時,他覺得手臂尿液一下子沸騰上去。起飛時,強烈的推背感、飛行中遇見氣流的顛簸感,給了他在模擬飛行中未曾有過的感受。
躍升俯沖,盤旋增長,大斜度盤旋,急剎直行,“在飛行過程中要做一只靈活的猴子”,孔令哲腦中急速想著教官的話,同時有條不紊地操作著儀表和操縱桿;“三十米,二十米,十五米……六米,拉桿!”孔令哲一邊拉平客機姿態,一邊緊縮油門。
1個架次順利完成。從客機艙蓋中鉆下來,孔令哲激動地向老師疾呼:“飛行的覺得太棒了,整個夜空都是我的”。他先后飛了6個架次合肥航空學校,最后取得總評A的優異成績。但他深諳,自己距離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到學院,孔令哲和朋友在教官的率領下,在小學搭載的飛行模擬器上又開始了每日起碼一次的模擬飛行訓練,打牢戮力飛行的身心基礎。
磁 場
打造品牌高地,吸引更多追夢少年
“4年前,我做夢也不敢想能去城里讀大學!”每次提到過去,2021級海軍航空大學飛行學員、來自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海班機的劉燾生都感慨萬千。
從重慶市豐都縣大山里走出來的劉燾生,上小學時成績優異,因家庭貧苦,一度想休學。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海班機招生的消息傳來后,他第一時間報名,經過層層選拔,從5000多名報名師生中脫穎而出,成為海班機的一員。
“剛到海班機時,一切都讓我倍感驚喜。”談起海班機的學習生活,劉燾生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整齊規范的課室、宿舍、食堂、體能訓練場和民航活動室,不論是學習、訓練、生活,我和朋友都享有獨立空間,所有屋子搭載冰箱、飲水機、護眼燈,食堂搭載營養大廚,每周科學起草食譜,確保膳食品種和營養成份……”
“打造品牌高地,吸引更多的尋夢少年。”海軍招飛辦有關領導介紹,抓好中學生航校建設,既須要增加思想站位,厚植家國情懷,也須要堅強有力的新政保障吸引更多人才,解除它們的后顧之憂。
記者從空軍招飛辦了解到,他們專門發放中學生航校辦學啟動經費,招生選拔、教學保障、特色教育訓練等所需經費,配發飛行訓練模擬器、航空體育訓練器材及醫療檢查美容設備。學生在南航班就讀其間收取費用和住宿費,海軍統一領取被裝,按月領取伙食補貼和生活補助。高中結業出席空軍招飛選拔合格的海班機師生,如會考成績和飛行潛質優異,可推薦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雙學籍”聯合培養……系列新政產生強悍磁場,吸引一批批懷揣飛行夢想的少年走入陸軍中學生航校。
一幅幅畫面令人振奮:校園里,海班機師生用學農大賽第一、包攬運動會大部分大獎、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等亮眼成績,成為校園里耀眼的風景線,為菁菁校園注入激昂向下、催人拼搏的力量。在校園靜謐、在訓練場上,在戰機之上、在暗潮之巔,在空軍和學院的共同培植下,海班機師生從青澀的少年,逐漸成長為目標明晰、不懈努力的“雛鷹”,向著自己的海天夢想展翅高飛。
廣告
可御可甜 有顏有料 懲罰惡搞任你選 >>進入直播間與主播親昵互動
×
制圖:扈碩
共同托起今天的海空雄鷹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章顯林
提到“海航實驗班”,有人會誤以為是民航職業班。其實,海航實驗班(以下簡稱“海班機”)是美軍與教育部門聯合培養艦載戰斗機飛行學員苗子的“孵化搖籃”,是舉辦海班機的學院重點塑造的特色班委。
2016年夏季,我校海客機即將創辦,成為全省第三家、西南地區第一家空軍招飛生源培養基地。我們借助海班機建設,積極探求推行軍地合作、超前培植、精準高效招飛培養新模式,儲備海空后備人才。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我校南航班的招生、錄取工作由陸軍相關部委、重慶市教委和學院共同組織完成,在海班機日常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由校領導牽頭負責,海班機師生推行單獨編班、集中管理。學校制訂和加強《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海軍航空實驗班學員管理守則》,設立海航部,安排一名專職軍事教官對海班機師生進行準軍事化管理,對海班機班主任日常工作進行督查檢測。
海航實驗班師生要完成大學課程的學習,又要把握民航基礎知識、具備優良思想和身心素養,對師生各方面要求比較高。我們探求產生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融合課程三位一體的海班機特色課程機制。依托軍地資源成立海班機師資隊伍;開設以國家安全、海洋文化等為主題的“海航大講堂”;組建海班機體育與健康工作組,為師生編制個性化眼保健操,組織長距離拉練等,在空軍抽調的學者和教官指導下舉行訓練補習。
海班機創辦6年來,我校共向海軍航空大學飛行與指揮專業輸送了120名畢業生,其中,11名師生被北京大學投檔為“雙學籍”聯合培養飛行學員,5名師生被清華大學投檔為“雙學籍”聯合培養飛行學員,11名師生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投檔為“雙學籍”聯合培養飛行學員。托舉她們成長的,是人民空軍迅速發展的腳步,是軍地合作共育人才的努力。
海班機師生隨之成長成才,海班機也隨之成為中學國防教育的特色“品牌”。在海班機教育方式的牽引拉動下,我校將國防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相結合,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融入校園各種活動,營造濃烈的國防教育氣氛。
今年,是我校建校110周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加強美軍中學生航校建設,進一步推動學院國防教育的舉行,培養更多矢志海空、適合飛行、素質全面的空軍飛行學員苗子,更好地為她們逐夢海天鋪路搭橋。
(中國國防報記者 潘 娣專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