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9-07 21:01:59作者:佚名
財會學專業歷史底蘊深厚,專業基礎牢靠,貼近市場前沿,發展勢頭強悍。該專業前身是1950年建校時成立的財政財會專業,1952晚會計學專業即將開始招生。幾三年來,該專業一直奉行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專門人才的辦學觀念,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產生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突出的專業優勢。該專業所在的財會學科是我國“會計管理理論”的發源地,與之相關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國內外財會學術界均具備重要的影響。
財會學專業(智能財會方向)是商學校財會系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會計與審計專業介紹,整合學界和業界資源,于2020年開辦。該專業方向是商學校傳統財會專業教育為規避數智化新挑戰,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云估算等新興技術對財會工作和人才新要求而開辦。智能財會方向班推行校外導師+企業實踐導師雙導師制;保留會計類核心課程,平添人工智能類關鍵課程,采用實務界智能化系列講堂,并提供個性化必修課程;重視理論和實踐融合,為師生提供諸多高品質實踐機會。
培養目標:
財會學專業致力培養把握系統的經濟和公商管理基礎知識以及深入的財會、審計和國稅方面的專業理論,才能從全球視野理解美國企業財會、審計和國稅實踐,才能在數字社會中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剖析,擅于抨擊性地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備勾通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師生結業后,才能奉行追求卓越、持續創新的價值觀,從事財會和審計工作。
財會學(智能財會方向)從而培養具備數字化、智能化思維,把握系統的財會和公商管理基礎知識、扎實的數據處理和剖析方式以及深入的財會、審計和國稅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理解數字智能時代企業財會、審計和國稅實踐,才能在數字社會上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靈活應適于財會、審計、稅務等工作中,擅于從理論與技術視角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會計與審計專業介紹,具備勾通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師生結業后,才能奉行追求卓越、持續創新的價值觀,從事財會和審計工作,促使財會和審計工作的智能化發展。
核心課程:
財會學:包括《財務管農學》、《財務財會學》、《稅法》、《政府財會》、《成本與管理財會》、《會計信息系統》、《財務剖析學》、《審計學》、《高級財會學》等。
財會學(智能財會方向):包括《財務管農學》、《財務財會學》、《稅法》、《大數據技術》、《大數據審計》、《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成本與管理財會》、《智能財會》、《高級財會學》、《智能財務原理與實訓》等。
就業方向:
近十年(2019-2021年),財會學專業264名碩士結業生中,繼續深造占比在學校各專業中相對較高,約60%左右;其中國外升學占比超38%,抵達人大、北大、清華、復旦這四所大學的超出95%,選擇繼續修讀財務財會專業的超65%,再者主要為金融經濟相關專業。雖然只有20%左右選擇留學深造,但全球著名學府集中度高,抵達莫斯科政經、香港中學、香港科技學院、新加坡國立中學、南洋工科學院、倫敦商學校留學的中學生占近六成,且以修讀財會與金融相關專業為主。選擇直接工作的比列也相對較高,約占35%~40%,工作方向以如下四類為主:(1)各行業實業企業,財務財會崗位;(2)財會師事務所等,財會服務或咨詢;(3)政府機關,遴選生或財稅相關部委的經濟管理工作;(4)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