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30 09:34:35作者:佚名
陳學毅博士,科學網創始人兼總經理
【個人簡介】
陳學義畢業于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是中國最早運用和推廣互聯網技術的科研人員之一。
在國外留學期間,陳學毅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國際專業領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取得博士學位后,陳學毅懷著要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一些切實的改革和創新的信念哪個網絡教育平臺好,毅然放棄國外的高薪,回國創業!
陳學義2003年在北京創辦學科網,后在江蘇等地創辦多家教育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學科網已成為領先的K12教育信息化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為教育行業提供教育資源、軟件、硬件、云平臺等服務,致力于讓學習更簡單!陳學義因其對行業的杰出貢獻,曾榮獲中國教育杰出貢獻人物、教育企業人物等獎項。
近年來,在線教育行業異常火爆,各類在線教育創業者憑借自身和團隊的魅力脫穎而出。其中,有一類互聯網教育公司掌門人則與眾不同——他們不常在公眾面前露面,但公司卻已步入讓眾多創業者羨慕的盈利階段。
學科網(北京鳳凰學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陳學藝博士就屬于這類人。
從2003年底創立學科網到2014年,陳學義一直在行業內默默耕耘,只有一些資深的業內人士才對他有所了解。直到2014年底的首屆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上,學科網才以“K12教育信息化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身份首次出現在大眾面前,受到廣泛關注。
隨后,在2015年12月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上,學科網的“數字化課堂教學解決方案”榮獲“最佳校園解決方案”類別第一名,學科網再一次成為焦點。學科網創始人陳學義博士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可以說,陳博士在中國互聯網教育發展的道路上,始終是一個虔誠的旅人,不避荊棘;十多年來,他始終微笑著面對前路,無懼挑戰。
從理科博士到在線教育先驅
“我之前從來沒想過從事教育創業,因為我在瑞士讀博士的時候學的是化學。”陳學義坦言,作為一名化學博士,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家在線教育公司的創始人。
我要怎么做才能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這是陳學義在瑞士留學時經常思考的問題。
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陳學毅深深感受到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的差距。在瑞士,課堂數字化早已進入發展成熟階段。2002年,瑞士的幼兒園和小學教室已經有了電腦、電子白板,教師也開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當時,互聯網在中國剛剛發展,教育與互聯網的關聯度比較低。陳學義發現哪個網絡教育平臺好,全國很多農村、偏遠地區的學校和老師,因為沒有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學水平比較低。他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利用網絡技術,讓優質的教學資源流向全國各地呢?幫助這些地區的老師獲得優質的教學資源,讓孩子們接觸到優質的課堂內容,最終有機會通過學習這條路改變自己的命運!”
出生在蘇北農村的陳學義,決定回國創業!他希望建立一個網站,把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學資源聚集起來,然后傳送到各個需要的地方,讓這些教學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
2003年底學科網應運而生,2004年1月中學校學科網正式上線,開創了國內首個“資源共享-資源傳播-交流互動”的資源運營模式,至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K12教學資源網站。
截至2015年12月,中學校科目網絡成員數突破1500萬,合作機構超過3萬家,與全國85%以上的百強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總數據量超過491萬組,總容量達17339GB。
陳學毅強調一點:“我們的材料不是按題量來算的,而是按‘集數’來算的。”
這位畢業于世界知名大學的理學博士,對自己的“孩子”——學科網絡有著深厚的熱愛與欣賞。
從擁有知識產權的資源到一站式服務提供商
說到學科網絡,最讓別人羨慕的就是它的K12教學資源庫,是全國最豐富的。
“學科網有豐富的教案、學案、試卷、考題、視頻等教學資料,可以為每一位中小學教師提供系統的資源支持。”談起學科網的教學資源,陳學毅感到自豪。
的確,對于在線教育機構來說,最重要的關注點最終還是內容。陳學義創業之初,除了注重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還格外重視與資源相關的知識產權,將知識產權視為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2006年,學課網在行業內率先建立知識產權相關制度和業務。
“很高興看到我國教育部推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陳學毅說,“未來政府和全社會都要加強對在線教育資源知識產權的保護,只有知識產權保護好了,人們才愿意去分享,內容才能真正有力量。”
除了教學資源,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學科在教學軟件、教育云平臺等方面也碩果累累。2015年,學科精心梳理產品,推出七大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其中核心解決方案——課堂數字化教學解決方案,在2015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校園最佳解決方案”大賽中榮獲冠軍,打造數字化課堂教學新標準、第一品牌。
課堂數字化教學解決方案由學科網的資源平臺、課程分組系統、多課程系統、作業系統、試卷系統、學情分析系統、在線學習系統組成。教師可以通過資源平臺尋找優質教學資源,通過課程分組系統和多課程系統完成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通過作業系統和試卷系統實現作業和試卷的設計和批改,通過學情分析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由此,學科網2014年提出的“資源+軟件+平臺”一站式教育信息化服務再次獲得認可,贏得業界好評。
此外,學科網還為吉林省教育學院、中國電信(甘肅)、大興區中學教師日常營養項目、大興區師專學校學科教學素養提升項目、新高考改革學校研討會等提供了豐富的定制服務。
或許,在互聯網教育定制服務業務上,學科網絡將掀起一個新的高潮。
致力構建互聯網教育領域新生態
陳學毅認為,未來教育信息化的主戰場是公立校園,K12教育以校園為中心,老師、學生都在這個組織里。
“教育部一個,教育廳30多個,教育局3000多個,學校50萬所,這些都是單位,也是B端。”陳學義說,如果真的能組織起來,建立結構化的用戶,那中國80%的人口可能都在教育用戶體系里。
在結構化的用戶之上是一個更大的教育生態,如果能把教育相關的行政部門、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等整合成一個生態,通過數據分析就能精準了解各個階段各個群體的真實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提供服務,最終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014年,學課網成立數據中心,發力大數據,挖掘行業核心力量。陳學義說:“我們非常重視數據,不管是區域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未來都會把業務數據輸出。”
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實現共贏
學科網成立之初,陳學義和他十幾個人的團隊住在一棟簡陋的居民樓里,大概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學科網的總部竟然設在中關村,在各地都有分公司或辦事處,團隊成員竟有千余人!
在純互聯網教育公司中,這個團隊已經很龐大了。擁有研發、教研、客服、運營、招商、大客戶、法務等核心部門的學科網絡,公司自身發展都不愁,還能為行業做些什么呢?陳學毅希望在實現公司發展的同時英語作文網,為行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他也知道,構建龐大的行業生態,不是單靠一兩家公司就能完成的,所以學科網也在不斷尋找合作伙伴,共同構建整個鏈條和生態。
“教育是多種需求的結合,如此龐大而具體的問題,不是學可網一家就能解決的,我們希望有更多機構加入進來,共同構建教育生態。”陳學藝說,“學可網愿意提供平臺,把優勢資源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大家一起構建教育生態。”
學科網在尋求合作伙伴方面獲得了眾多行業伙伴的認可,公司已與鳳凰傳媒集團、好未來、臺灣京尼集團、魔方文化、山西教育教輔集團、清華大學出版社、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民盟出版社、韓國出版機構等達成戰略合作,積極尋求行業內外共贏機會,其大教育聯盟理念獲得更多認可。
陳學毅對于對外合作非常有信心,他介紹了學科網的四大優勢,這也正是眾多機構與學科網達成合作的重要原因。
1、學科網絡K12教學資源全國最豐富,海量優質資源是核心競爭力。
2、K12教育還有一個核心就是版權,如果要做教育生態平臺的創造者,必須要有核心競爭力,有資源、有版權,就有了做平臺的基礎。
3、渠道優勢。“一開始我就說公立校園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能跟很多公立學校合作,對學科網整體業務的幫助很大,可以融入到體制內,打通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連接。”陳學毅說。
4、課堂。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科網有專門的教育團隊來支撐和規范一個班級,這些都是基于學科網的教育專家團隊和大數據系統,教師可以直接使用或參考學科網的課程設計和視頻,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陳學藝看來,在未來的數字化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科網絡可以為教師在備課、教學中提供更多的資源,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老師可以完全解放出來,在課堂上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這在以前很難實現,因為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陳學義說。
談及學而思網將面臨的挑戰,陳學義認為,更多的挑戰還是來自于學而思網本身的發展,能否建立起強大有效的運營機制才是關鍵。他說:“我們反復思考,決定這個行業命運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并分析了這些因素的影響,力爭在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最好。”
學而網絡的發展就像一盤棋,在每個關鍵時刻找準定位,是陳學義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問題。他希望準確觀察行業的發展方向,將前瞻的判斷和公司前期的布局串聯起來,形成一片光明的未來。
“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陳學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