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13 22:21:31作者:佚名
地方精英回饋 夯實教育基礎
4 年內將有 50,000 名學生獲得學位
朝陽人口近180萬,人口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對于這樣一個人口大區來說,經濟其實并不富裕,規模小、底子薄,是典型的“民生財政”。但財政困難的短板并沒有阻礙該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朝陽區委、區政府積極發動廣大當地民眾,慷慨解囊回饋家鄉,投身教育項目建設。目前,該區已募集教育公益項目136個,承諾捐款12.63億元。
百年名校朝陽一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批棟梁之才。兩年前,朝陽一中校友、中國永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學春先生及其團隊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和母校發展。在得知母校尚未建體育館時,他們欣然表示愿意投資約5000萬元,興建一座多功能現代化體育館,改善母校辦學條件,助力母校發展。目前,體育館正在建設中。體育館建筑面積約7800平方米,由室內籃球場、學術報告廳、舞臺、功能教學室等部分組成,可容納3500余人聚會。 體育館建成后,將與校園內的望仙橋、建碑亭、文馬碑等歷史文化遺跡相得益彰,充分滿足學校師生聚會、學術活動、體育和文藝表演等需求,為這所百年名校的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讓更多的孩子有書可讀,讀好書!”是南粵慈善家鄭開德先生興辦教育、培養人才的夙愿。針對金浦街道教育資源緊缺的現狀,鄭開德先生多年來已捐資2.5億多元興建金寶中學,至今學校在校學生7000余人。同時,他還捐資4000萬元作為金寶中學的教育基金。還有許多其他當地知名人士捐資興辦教育。楊柳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才雄先生認捐1億元興建新陳桂森學校,東信集團董事長陳貴州先生認捐6800萬元擴建城南第三小學教學樓、運動場和街道中心幼兒園。 香港利嘉集團主席馬偉武先生及其兄弟捐資5156萬元興建南僑中學“利嘉分校”,潮陽西路企業家郭鴻明先生認捐5000萬元擴建外車學校宿舍及辦公樓,林莊熙先生捐資2000萬元重建泉塘小學。這些資金有力地改善了潮陽中小學辦學條件,為潮陽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四年來,潮陽共改造中小學校舍58萬平方米,提供近??5萬個學位。
加大投入、優化結構、促進平衡
“公”“民”攜手提升教育軟實力
回饋之舉為朝陽教育打下了堅實基礎,激發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朝陽區順勢而為,加大投入,補齊短板、優化結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朝陽區大力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積極申報2014年、2015年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央專項資金,全區174所學校共獲得中央補助資金6030萬元。全力資助貧困學生,四年來,全區共為24068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生活補助3972.45萬元;多渠道籌集377萬元,資助貧困中小學生1095名。
特殊教育是制約朝陽教育全面均衡發展的短板。為此,該區以鎮(街道)中心學校作為融合教育基地學校,建設融合教育資源教室,在文光、城南、關埠、谷饒、西路等5個鎮(街道)中心小學設立融合教育資源教室。同時,全面推行“融合教育”汕頭潮陽教育網,大力推進特殊教育學校規劃建設。去年10月9日,朝陽區首所特殊教育學校——朝陽區培智學校開工建設,力爭今年年底前交付使用。學校規劃占地20畝,校舍面積80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800萬元。
目前,潮陽區13個鎮(街道)全部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并于今年3月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強區督導驗收和全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該區積極實施“強師工程”,實施“結對幫扶”“校校互聯”等系列項目,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汕頭潮陽教育網,全面提升教育質量。近三年,全區168名教師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其中國家級榮譽稱號2人,省級榮譽稱號52人。教育信息化項目建設也在不斷推進,目前,全區339所中小學全部接入“基礎教育專網”,初步實現“校校通”,103所學校實現光纖改造; 全區高中階段所有教室均配備電教平臺,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義務教育學校50%的教室擁有電教平臺。
潮陽還堅持民辦與公辦并舉,著力提升教育軟實力。該區加快推進薄弱普通高中轉型升級,已完成全區14所薄弱普通高中轉型升級,成為汕頭市一級學校。目前,該區擁有4所廣東省國家級示范高中、3所廣東省一級學校,占全市三分之一。
市委書記陳良賢對民辦教育寄予厚望:“責任是民辦學校的立身之本,要更加注重釋放社會力量辦學活力,鼓勵民辦教育發展英語作文,創新拓展教育服務多元化供給。”2005年以來,潮陽區共有107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其中潮陽實驗學校101名,中英學校4名,林百新中學1名,恩義學校1名。今年全區參加高考人數16132人,總合格人數14707人,總合格率91.17%。尤其是潮陽實驗學校,近年來在高考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學生多次榮獲省、市文理科總分或單科冠軍,考入省總分榜首的學生人數位居汕頭市第一。 先后榮獲廣東省民辦名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民辦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為朝陽教育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教育發展永無止境。市委書記陳良賢指出,教育和人才是汕頭加快振興發展的根本。教育強則經濟強,經濟強則城市強。汕頭只有成為科教創新中心,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粵東中心城市。因此,對于潮陽區來說,“抓教育就是抓未來”。已優先規劃教育發展藍圖的潮陽,必將在回饋引擎的撬動下,譜寫教育強區歷史新篇章。
本報記者邵建生、劉文釗、賴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