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19 10:54:50作者:佚名
今年春夏,我們清晰地聽到,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浙江正站在新起點上,以高質量發展謀求改革新高度;我們也明顯感受到中國工業投資技術、產業升級的勇氣。和決心。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浙江憑借“開創新天、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創造了發展奇跡。浙江職業教育也緊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從弱到強,不斷適應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了一大批支撐“浙江制造”崛起的人才。技術人才。
那里生長著九英畝的蘭花和數百英畝的柏樹。
目前溫州機電技師學院,我省職業院校專業基本覆蓋現代制造、服務業、農業等相應行業。全省有職業院校365所,其中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48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317所。有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6所,國家骨干建設院校5所,省級示范院校22所,省級重點高職院校5所,省級優質高職院校15所,在校生38萬人。有國家級中等職業示范學校42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121所,省級名校50所,省級改革發展示范學校80所,在校生65萬人。五年來,超過200萬中職和高職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畢業生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成為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建設的“雙富浙江”、“雙美浙江”。 ”和“兩個高水平”建設的重要生力軍。
大國重視科技。在從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的過程中,浙江人認識到,一大批能駕馭現代化裝備的技術精湛的人才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石。現代職業教育深入改革呼之欲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全面打造大工匠。服務新時代浙江發展的攻堅戰正在全省各地打響。
紹興中專學生鄭克榮獲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管道供熱項目優勝獎
頂層設計
駛入發展快車道
出國旅游時,你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仔細一看,漂洋過海帶回來的智能馬桶蓋、時尚運動鞋,都貼著“中國制造”的標簽。在這個由制造強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戰略機遇期,國家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從開創浙江現代工業教育先河的蠶院(浙江科技大學前身)開始,開放、務實、創新的浙江人民根據工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相繼創辦了一系列工業學校。浙江職業教育始終與浙江經濟社會密切相關。發展密切相關。
新中國成立后,工業學校逐步發展為職業教育,建立了一批衛生、農業、工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正在等待的浙江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為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職業教育發展駛入快車道,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1977年至1984年,全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由32所增加到73所,在校生人數由9200人增加到2.43萬人。
2001年,省政府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決定做大做強中等職業教育。當年,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達到1:1。 2001年至2005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從16萬人增加到21.4萬人。 1998年至2005年,浙江省高等職業院校數量從1所增加到37所,在校生人數從2000年的3.8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17.86萬人。
此后,浙江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
2014年,全省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提出高等職業教育要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全省發展指明了方向。新常態下的高等職業教育。
2015年,省政府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著力打造浙江職業教育升級版。 2016年,《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啟動實施《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行動計劃》和《中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浙江省《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重點推進“三個工程”,提出到2020年形成與我省發展格局和水平相適應、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方法,具有浙江特色,全國領先。
2016年10月,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與貝寧CERCO學院合作成立“中非(貝寧)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同年,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還在泰國西那瓦大學成立了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中心。 ……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質量和內容不斷提升,緊密服務經濟發展,成為日益被社會認可的教育支柱。浙江職業教育模式也從國內走向周邊國家,展示了浙江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采。
創新突破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從職業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在職業高中聽職業學院老師的講座……這些在浙江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譚的事情。如何培養大批與浙江省經濟社會相匹配的現代職業人才,增強職業院校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浙江的實際答案是:在長效保障機制下創新突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投入,積極探索建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長效保障機制。近五年來,每年省級財政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達2億元左右。 2012年,在全國率先出臺《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標準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全省各地大力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生均資助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自2012年起實施。2016年,我省出臺政策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共資助標準相關制度。 2016年起,全日制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共資助標準確定為2500元/生*年,并要求各地在執行省制定基本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職業教育發展狀況、專業成本差異、辦學質量和規模、財務狀??況等因素,科學合理確定本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共經費標準。根據當地情況。 。同時還規定,到2018年,全省各市縣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共經費達到一般水平的1.5倍。 2017年,全省公辦高職院校生均經費分配達到本科院校水平。我省職業教育按照“扶強、扶專、扶優、扶專”的思路,確定了重點發展、支持發展調整、協調優化區域發展三個方向。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布局。力爭“十三五”末淘汰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薄弱學校,全面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現代化。
我省在長期保障、合理布局的基礎上,著力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加強普通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推動實施普通職業學生同批次同平臺同步招生、普通職業教育同步招生。有序轉接普通高職學生,探索公共課程、專業體驗和就業指導等多元化住宿模式改革。加強中職和高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過程的有機銜接溫州機電技師學院,積極探索構建多元化、一體化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途徑。 “3+2”、五年一貫制等中高職教育融合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自推出以來受到家長的歡迎。 2014年,杭州中策職業學校推出“中餐烹飪與營養飲食”、“西餐烹飪”等旗艦專業,聯合舉辦“五年一貫制”和“3+2”教學班,招生規模高職院校與應用型本科院校一體化人才培養比例超過7:1,是2015年浙江省開啟的一項新探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高職院校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率先依托高職資源開展4年制本科高職院校,與相關本科院校聯合開展人才培養試點。 6個試點專業由高職院校管理,高職院校會同相關本科院校聯合培養。完成學業后,可以獲得學士學位。
與此同時,浙江實施中職學生多元化招生改革。在不斷完善高職院校單考、單招制度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高職院校中職畢業生自主招生規模。 2017年,全省中職學生升入普通高等學校的比例達到30%。計劃到2022年,這一比例將達到50%以上。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職業教育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產教融合
開創職業教育新局面
發展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地方經濟急需的技能人才,還要引領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為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積極儲備力量。為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我省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鼓勵各地設立以地區或專業為紐帶,地方政府(或行業)為龍頭,高等職業教育以高等學校為龍頭,中等職業學校和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團體或聯盟。這種共建共享的模式有效激發了各方積極性,參與企業和高校數量不斷增加。 2016年11月,浙江省職教集團由浙江省國資委牽頭,在浙江省機電集團基礎上組建。設有浙江萬里教育集團、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技師學院、浙江建筑技師學院。擁有以技術技能人才培訓為核心業務的五個教育單位,成為浙江省大型緊湊型、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職業教育集團。杭鋼職教集團、浙江浙商職教集團等職業教育航母紛紛涌現。杭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陳岳良在成立大會上表示:“此舉不僅為杭鋼集團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培養和支撐,也承擔起服務‘中國制造’的重任。”弘揚‘中國’、弘揚‘工匠精神’。”
目前,全省已成立100多家職業教育集團,職業學校與近7000家企業形成密切合作關系,培養無縫對接企業需求的人才。在具體培養模式上網校頭條,以“校企合作、雙元制教育”為核心,推行現代學徒制,強化校企共同責任,實行聯合招生(工),共同制定計劃和標準,共同設置課程和開發教材,共同組織教育教學,共同管理和考核,共同構建師資隊伍“六共”教育機制,深化產教融合、工學融合,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體現浙江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
“十三五”期間,我省計劃打造20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省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同時,重點支持建設100個依托中等職業學校、整合行業企業資源的省級校企合作社區。使之成為區域校企合作的典范和典范。為鼓勵各地推進校企合作,我省推出了相關獎勵補貼機制。例如,為支持和鼓勵區域龍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嘉興市制定出臺了《嘉興市教育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對獲得“教育型企業”資格的企業,給予財政獎勵和補貼。
烹飪大師胡中英、美發美容界資深大師羅紅英、根雕大師張德和……這些大咖將親自帶你走進這個行業。你愿意效仿嗎?職業教育學院引進大師工作室。各行業領軍技術人才、民間藝術家、工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入職業學校擔任教學教師。浙江省公布了第一批中等職業學校碩士和碩士崗位。其中胡中英、羅紅英等大師作品共57個。 “十三五”期間,浙江重點實施職業教育“三個工程”(名校、名師、名專業),選建20所優質職業院校(其中省級高職院校5所)重點職業院校)、50所省級名牌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培養100名中職名師、100名中職名師、100個“名師工作室”、100個“大師工作室”;支持200個中職特色專業(其中100個品牌專業、100個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通過“三個工程”工程的引領,有力推動了各地職業成人教育現代化步伐。
今年年初,我省印發了《關于建設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隊伍的意見》。規劃到2022年,浙江高技能人才占比達到30%以上,使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建設高技能人才強省的省份。
藍圖已定,讓我們努力追趕。浙江正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工匠、培養技術人才,推動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浙江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