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18 09:51:38作者:佚名
濰坊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的建設是由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專家團隊結合濰坊市實際情況進行規劃設計。該平臺以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科技技術為核心。作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石,將實現與國家及省級相關平臺互聯互通,與縣市特色平臺深度對接,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濰坊特色”,全面助推教育信息化建設。濰坊高等教育質量發展。
近年來,從2020年《濰坊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到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濰坊教育信息港,濰坊市教育局深度參與在教育信息化領域,不斷迭代頂層設計。濰坊智慧教育云平臺可以概括為“1351”,具體包括:新型教育基礎設施數字化基地、三類融合創新應用(教育治理、教育教學、公共服務)、五個新型教育主題空間(教師——學生空間、課堂空間、學校空間、區域空間、生態空間)以及一套“產、學、研、管、運”結合的新型信息化推廣模式。
通過濰坊智慧教育云平臺,可以形成濰坊智慧教育生態應用系統。
在教育治理層面貝語網校,創新教育服務方式。建設包括教育督導、辦學情況、綜合報送、綜合素質評價、校外培訓督導、課后服務等應用,在高效便捷服務教育行政辦公的同時,還構建了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基于學生自主成長和正向激勵的體系,形成多維度、陪伴式的學生成長檔案。優化覆蓋全體教師的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全面支撐教師素質提升。
在教育教學層面,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建立包括備課與教學、聽課與評課管理、教師研究與培訓、智能學情分析、智能陪讀、教育資源中心等應用,在“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師效率”的同時,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形成濰坊開放、多元、一體化的教育資源服務體系,滿足個性化、精準化的資源推送需求。
在公共服務層面,構建濰坊市教育數據藍圖,形成濰坊教育大腦,提供教育地圖、決策“一圖”、數字畫像、話題熱點分析、和教育質量分析,實現數據驅動的科學決策。最后,打造一站式網上服務大廳濰坊教育信息港,為公民提供“最多一次”的教育和政府公共服務,真正實現教育信息惠及人民。
為實施“雙減排”提供技術賦能。 “雙減”政策的出臺,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濰坊智慧教育云平臺將進一步推動濰坊教育以信息化為引領,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新生態,讓師生有空間、人人有畫像、所有數據齊全、學習信息隨時可用,真正做到實現多元化課程資源的智能推送和基于學生核心能力的主動學習;同時,還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推動課堂教學方式變革,培育智慧課堂、翻轉課堂、在線教學、電子書包等教學創新,構建覆蓋全域的智慧課堂體系。從課前到課中到課后的整個過程,通過作業、練習等“精準滴灌”,幫助師生減負增效;為學生和教師的終身成長和無處不在的學習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資源。
為實現區域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濰坊智慧教育云平臺將構建客觀量化的區域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整合教學、教研等教育信息系統提供的數據,客觀反映教育情況、管理、服務、評價。質量狀況,圍繞各項監測指標,實現過程評價和增值評價,提高區域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均衡。
未來,學校的形態將突破教室和校園的圍墻,著力構建泛在的學習環境。濰坊智慧教育云平臺將打造“平臺+教育”服務模式,在構建師生、課堂、學校、區域、生態五個空間的基礎上,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逐步實現資源平臺與管理平臺的互通、連接、開放,實現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和信息紅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和教育管理水平升級。
未來三年,濰坊智慧教育云平臺將進行系統建設,以數據的精準評價為重點,以評價的完善和完善為基礎,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共享具有重要意義。優化教育資源,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價值。
未來已經來臨。濰坊智慧教育云平臺的建設將成為濰坊教育信息化進一步發展的新動力,推動濰坊這個國家信息化教學實驗區不斷前進。
濰坊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