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19 17:53:32作者:佚名
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風景旅游城市……杭州高高的“金名片”及其從“杭州制造”到“杭州創造”、“杭州創意”的發展定位也有著對杭州的發展影響深遠。中等職業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第一產業基本沒有,第二產業紛紛外遷,第三產業普遍高端化。經濟的高速運行也帶動了教育的高速運行。在這樣的城市背景下,面對無現成模式可循的挑戰,杭州中策職業學校主動出擊——
領先突破
立足未來,思考現在,培養未來細分領域的特色人才,實現學生體面高質量就業。杭州中策職業學校創建了“名校+名企+名師”的辦學模式杭州中策職業學校,以“傳承+開放”的專業定位,“技能+融合”的培養特色,“引領”的大眾創業和創新管理。教育評價“資質+專業”,特色鮮明,效果顯著。
“傳承+開放”的專業定位
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休閑美食之城?,F代服務業高端人才嚴重短缺。杭州中策職業學校找準了這一突破口,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在烹飪系、酒店系傳承和弘揚浙派餐飲、杭派風味。助力美食文化,培養適應現代餐飲業的新一代儒家廚師和服務專家,確定“傳承+開放”的專業定位。
協會進駐學校,準確確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2011年,浙江省餐飲行業協會將辦公室和新菜品研發中心遷至中策學校,讓行業協會對學校的專業教學進行密切指導。目前,學校烹飪專業的人才培養規范、標準和課程設置由行業協會和學校共同制定。國際烹飪藝術大師胡中英、中國烹飪大師葉航生、王仁孝等行業領軍人物以及謝軍、謝建強等領軍人物均曾被聘為學校外聘教師。學校行會的存在,也有利于學?!胺床浮毙袠I。學校與杭州市拱墅區餐飲行業協會合作,幫助區協會制定餐飲行業行業標準和美食街菜品質量標準,全面梳理運河美食文化。
名店下單,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杭州中策職業學校與全國領先餐飲企業、五星級連鎖酒店(麗笙酒店、黃龍酒店、凱悅酒店等)簽訂烹飪專業“訂單班”培養計劃。
學校進一步與百年老店杭州知味館合作,打造“杭幫美食傳承班”。經過海選,40名學生被選拔到知味觀16位國家級烹飪大師的門下學習。向大師學習、量身定制,無論是技藝和飲食文化的傳承,還是對大師和職業的忠誠,都是不可估量的。智維觀以其遠見和責任,打破傳承班級就業的常規,讓學生自由就業,真正推動了人才培養從單一企業秩序向全行業秩序、從就業秩序向文化傳承的演變。同時,學校特邀外籍廚師擔任客座教師,融合中西技藝,提高烹飪審美情趣和創作能力。近三年,學生在中職技能大賽全國技能大賽中共獲得7金、9銀、2銅獎,在省級技能大賽中共獲得16金、19銀、11銅獎。
企業課堂分段開放,共同培養優秀學生。杭州中策職業學校在某五星級連鎖酒店設立“企業課堂”,根據酒店“季節性用工”時間和“日常作息”,開展“忙時實習、閑時學習”的分段課程教學。 “ 時間。學生的技能學習和文化課學習也采用分段課堂教學。例如,5月和10月酒店比較繁忙時,學生會被安排在“企業課堂”學習。同時根據酒店每天的日程安排不同的課程。繁忙時間(上午10-12點、下午4-6點)進行生產培訓,空閑時間(下午2-4點)在公司教室進行文化課。將文化課程教學搬到企業課堂、文化教師到企業授課,在職業學校中尚屬首次。學校稱此舉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雙重變革的催化劑”。
“專業+融合”的培養特色
“專業+融合”是杭州現代工業人才需求的特點。杭州中策職業學校校長高志剛認為,邀請企業提前介入未來人才尤其是跨境人才的培養,將使雙方在各自的競爭中保持領先一步。
目前,聯想集團陽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中力機械有限公司、淳安啟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進駐校園。
聯想與學校聯合建立3C服務實訓基地,承擔對外服務和專業培訓的雙重任務,突破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電氣操作與控制專業的教學“圍墻”,重點培養學生適應現代智能家電發展,既懂電腦又懂強電的運維工程師。
中力是國內小微電動叉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學校設立了培訓維修基地。學校與企業聯手,優化企業培訓內容,提升電動叉車維修行業技術水平。同時,依托培訓課程,改造后引入了一系列作為電氣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項目,實現了現場教學與虛擬仿真教學相結合。共建中壢培訓維修基地,推動了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變革。課堂內容與考試內容相當。學生在獲得電氣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可以獲得《中力電動叉車培訓證書》,使其就業競爭力更強。
奇建是一家集科研、產品開發、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與學校共建研發基地。公司技術人員和專業教師在浙江大學導師指導下組成研發團隊。借助學校的電氣、環保、計算機、商科專業設施設備,共同開發電子電力變壓器、遠程監控防盜系統、呼吸閥在線監控系統、新型環保涂料等產品。
聯想、中立、奇建校企深度融合,深化了“產學研訓”全方位合作,實現了各方利益最大化:學校實現了專業融合、專業集群,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及內部培訓及互訓。培訓極大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專業課程轉型升級為學生勝任第一份工作、跨崗位發展奠定了基礎;公司獲得了穩定、高素質的未來人才杭州中策職業學校,培訓質量和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進得到穩定、持續的學校支持。
杭州中策職業學校校長高志剛認為,“正是因為我們找到了校企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遠見,校企合作才能成長、長久?!?/p>
“領導+自主”大眾創業管理
“傳承+開放”、“專業+融合”為學生專業發展奠定基礎。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創造性思維和創業意識,以適應當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杭州中策職業學校決策者正在思考的問題。盡管校舍資源十分緊張,學校還是專門拿出一棟樓建立了“青虹”創新創業園。
園區以培養“誠實規范、吃苦耐勞、創造附加值、懂經營管理的人”為價值取向。吸引了省市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以及優秀校園學生社團。 “學校規劃主導,學生自主運作”是園區的管理特色:
園區實行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為企業資助的每個項目提供6000元雙創啟動資金,配備“創新輔導室”和“創業輔導室”專職教師,園區內設立會計部門(會計專業學生擔任),統一規范財務管理;園區成立學生管理委員會,通過海選、比賽等方式進行日常管理。各商業社團均由學生自愿組成,獨立經營,自負盈虧。
園區實施社區專業化、品牌化戰略。要求專業重點支持創新創業社會建設,必須成為品牌,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社會要立足并弘揚職業。目前入駐的7個學會全部工作與產學研專業建設相結合。其中三個是杭州市優秀科技社團和杭州市優秀創業聯盟。連續六屆浙江省創新創業大賽中,學生共獲得一等獎1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3項。
雅康環境監測站由環境監測技術專業學生何海峰、沈佳樂等10人組成。學校研發的玻尿酸精華液已成為學校老師的“皇室”護膚品。這款無添加、純天然、無刺激的精華液還通過了權威機構的環保認證。除了自主研發護膚品外,雅康環境監測站還向社會提供室內甲醛檢測和控制措施。
杭州優果圖文工作室是2009年在浙江省工商注冊的第一個學生社團,在李健老師的帶領下,培養出了6名“掌門人”,培養了數十名骨干,構建了立體營銷體系模式實現線上營銷與實體營銷的同步。工作室推出的各類DIY產品受到校內外學生的廣泛歡迎。入駐園區后,在計算機專業、商科專業的引領下,社區的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學校還努力建設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雙創教育師資隊伍。學校教學部主任李曉谷帶領23名教師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創業導師”證書。他們和學生們一起“基本上”介紹了個體經營、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經營、市場公司化經營等創新創業模式。都摸遍了。
“資歷+專長”的教育評價
中策學生、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楊曉波在給母校學弟學妹們做演講時,曾動情地說:“在中策求學的三年里,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國’?!痹谶@里,我可以專注于語言課程,而不會受到其他課程的負擔?!敝两?,楊曉波還記得讀書時每年都被評為“中策三好學生”,此前,他因為對獲獎證書的偏重,從未獲得過一等獎。
除楊曉波外,還有浙江省私人收藏家協會會長、杭州市首席寶物鑒定專家蔣兆躍、杭州凱悅酒店廚師朱揚峰、全國職業收藏金獎獲得者李劍飛等。學校技能大賽等都是杭州中策職業技術學院。受益于學?!百Y質+專長”的評價管理模式。
2003年,中策職業學校開始全面推行學分制。 2004年,頒布《學分制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了學?!皩W歷+特長”的評價模式——高考課程和實踐課程實行成績加權學分制。例如,對成績排名前25%的學生按照1:1.2的比例計算學分,鼓勵他們脫穎而出;香港中學會考課程之間、實踐課程與非課程之間、有限選修課程之間的學分可以互補;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年級,甚至跨學校。
信用體系提倡揚長避短。在“學分互補、學分替代”的靈活機制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通過選修自己更擅長的課程或參加實踐活動來彌補其他課程的不足。因此,電氣操作與控制專業陸曉陽老師主講的《會聲會影》電腦制作課、語文老師林剛主講的《集郵與旅行》等一大批選修課很受歡迎。音樂專業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參加英寧節的活動獲得實踐學分,“填補”數學等文化課程丟失的學分。 “資歷+專業”的評價模式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專業知識網校頭條,也點燃了教師的教學熱情。
“資歷+特長”評價管理模式最讓人興奮的是,只要獲得該年級專業應得的學分,并達到至少一項特征標準(如運動成績優秀、比賽獲獎等), ,可以參加“中策”評選“好學生”;只要提前修完三年學分,就可以提前畢業。 2006年,經過兩年半的改革試驗,學校為省市中等職業學校培養了第一批61名早期畢業生。提前畢業意味著獨立規劃自己的人生:可以提前找到工作,或者為繼續攻讀雙專業、繼續深造,甚至“轉行”做準備。
“前有富饒的糧倉,后有古剎凈土,東有勝利美食街,西有美麗的運河。無數立志成才的學子,辛勤耕耘的老師默默奉獻,晶晶校園充滿活力,職業教育事業因你們精彩。”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杭州中策職業學校正在積極探索創新辦學模式。職業教育發展長期以來的難題,在杭州中策職業學校首創的“中策模式”中得到解決。這為同類職業學校扭轉“夾縫求存”的困境開辟了一條有效路徑。其輻射效應將有力推動職業教育“中國特色人才站”的形成,促進人才紅利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