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5-22 09:41:12作者:佚名
閔行“閔大荒”附近有守衛,因此產生了諸如“東川路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和“閔行理工學院”等自嘲的段子。時至今日,即便是非工科專業的學生,也必須參與金工和電工的實習,這讓他們散發出一股理工直男的質樸氣息。
復旦大學與交通大學之間的關系,遠比“理工男暗戀女神”的情形要復雜得多。復旦大學一直自認為自己是上海乃至江南地區無可爭議的領導者,然而交通大學似乎持有不同的看法。
理工科實力之強大不容置疑,其錄取分數線在上海地區甚至常常超過復旦大學。金融財經領域的專業同樣表現強勁,“清北復交”這一詞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若干年前上海頂級外企的招聘標準:只有這四所大學的簡歷才會被接受。
從歷史角度看,與1950年代才嶄露頭角的復旦大學相較,上海交通大學擁有更悠久的歷史,其地位更顯尊崇。而在近年來的發展勢頭中,上海交通大學或許是國內最為強勁的頂尖學府之一。基于此,復交之間的微妙競爭態勢不難想象。
通常情況下,高校之間會展開競爭,當雙方爭執不下,無法說服對方時,往往會拿出世界排名作為殺手锏,尤其是海外機構所評定的排名。
公認的兩大權威排名分別是英國的QS排名和《泰晤士報》的排名。復旦大學在QS排名中始終占據中國大陸高校的第三位,得益于國際排名機構的認可,因此顯得信心十足。
然而,談及全球排名,“華五”中的一員高校表達出不滿之情:在同樣享有盛譽的《泰晤士報》發布的排名榜單上,它穩居中國大陸地區第三的位置,不容撼動。
那就是世外高人中科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華五”聯盟中唯一不位于江浙滬地區的高校,在地理位置上并無明顯優勢,且未曾大規模擴張或合并,卻敢于角逐第三名的位置,這完全得益于其卓越的理科實力。
在80年代的開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光輝與復旦大學不相上下,它是全國高考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學府之一,錄取通知書的價值極高。而中科大的少年班更是聲名遠揚,成為了眾多家長心中神童與天才的象征。
當時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清華雖窮,北大富裕,中科大卻拼盡全力”的說法[3],這反映出這三所高校地位相當,同時也揭示了中科大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
中科大在平日里保持低調,然而其堅實的學術風氣卻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與其他高校動輒三四萬人的龐大規模相比,中科大在校生人數僅有1萬6千余名,且學科設置偏重理科而輕視文科。眾所周知,學生人數較少、學科設置不全面,這在各種評選和排名中往往被視為減分因素。然而,對于中科大而言,或許正是因為未曾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它才能至今依然穩居國內頂尖學府的競爭行列。
在某種意義上,浙大恰好與中科大的路線相反。
在20世紀90年代的高校整合浪潮中,浙江大學迅速吸納了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以及杭州學院,一舉躍升為浙江省內的教育巨頭;自此,除了浙大,浙江省內不再擁有985高校,更別提211院校。
在操作層面一本大學排名及分數線,浙江大學堪稱合并的楷模。這三所院校原本是在當年的院系大規模調整中從浙大分離出去的,如今重新并入,可謂是師出有名。在高校合并的浪潮中,磨合不順暢的情況屢見不鮮,然而浙大卻能夠一口吞下這三大院校,盡管難以完全避免震蕩貝語網校,但并未出現明顯的消化不良,這充分顯示了其獨特的處理方式。
浙江大學能夠進入TOP3并非無憑無據,關鍵數據支撐了這一成就:在教育部進行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一本大學排名及分數線,浙大擁有11個A+級別學科,這一成績僅次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科院大學。作為我國經濟大省的985和211工程中的唯一代表,浙大的年度預算往往高于北京大學,在全國范圍內排名第二。
在華東地區的五所知名高校中,南京大學通常保持著一種較為內斂的姿態。然而,最近一次它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這或許要歸因于電視劇《小歡喜》中,演員陶虹所演繹的那段感人至深的臺詞:“你為何偏要選擇去那所南京大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