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4 16:29:54作者:佚名
七月是高考志愿填報的關鍵時期,這個人生的重要選擇節點,對考生的未來職業生涯有著重大影響。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包括:是否選擇跨省就讀大學?如何選擇一個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專業?是應該優先考慮學校還是專業?這些問題成為了他們關注的焦點。
依據國家產業政策的發展趨勢,新興和未來產業正處于人才積累的關鍵階段,機械設計等領域的職業發展前景廣闊。AI大模型的發展速度令人驚訝,漢語言文學、金融學等相關專業必須緊跟技能更新的步伐,以免過度受到AI的影響。從就業市場的角度分析,教育培訓和物流倉儲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尤為強烈。
選擇名校還是熱門專業常常讓人陷入兩難,一方面,頂尖學府的就業前景更為廣闊;另一方面,電子科技以及信息安全等領域的薪資水平相對較高。遵循“追求卓越,順應產業發展”的原則是不變的道理,在填報志愿時,城市的成長潛力同樣不容忽視。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處在人才儲備期
高考生在填報志愿階段,必須準確理解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引,這一點極為關鍵,因為它能幫助他們提前鎖定具有潛力的市場領域。《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網校頭條,應當著力發展壯大新興和未來產業,不斷深化“人工智能+”戰略,以此激發數字經濟的創新潛能。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5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人才熱點快報》揭示,低空經濟、具身智能、智能制造以及芯片行業等新興與未來產業領域的職位招聘呈現出顯著的增長勢頭,其中無人機工程師、機器人調試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機械工程師、半導體工藝工程師以及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等職業的招聘職位數量同比增幅均超過了30%。
此類職業科技成分豐富,從業者需掌握機械、電子、控制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及技能。機器人調試工程師多出自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器人工程等相關專業;無人機工程師則多來自無人機應用技術、自動化等領域的專業背景;而算法工程師則主要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的學術背景。
哪些專業受AI沖擊較大?
現今,眾多考生及其家長普遍思考的問題是:究竟選擇哪些專業,未來才不太可能遭受人工智能的取代?
需先明確哪些行業在人工智能沖擊下變化顯著,據智聯招聘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發布的《AI大模型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研究:2024》報告指出,編輯與翻譯、金融及保險業、銷售與商務拓展、客戶服務與運營管理、人力資源與行政財務法務、運維與測試、軟件開發與硬件研發、視覺交互與設計、醫藥研發與銷售等崗位的“大語言模型影響指數”偏高,預示著這些職業面臨被大模型取代的高風險,目前這些職業在招聘市場中的比例已有下滑趨勢。
自然,即便考生有意愿投身于這些行業,依舊可以選擇相關的專業進行報考。然而,在大學學習期間,他們需主動參與實習和實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如此一來,他們才能使AI等技術為己所用,而非被其所取代。
哪些專業好就業?
行業需求與產業發展同步演進,觀察智聯招聘2025年1月至5月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招聘需求占比最高的TOP10行業中,培訓、課外教育及教育輔助服務、貨運與物流倉儲、餐飲業、人力資源服務、咨詢服務、醫藥制造業、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快速消費品行業以及企業服務等領域均占據了前列位置。
隨著素質教育和AI+教育的興起,教育培訓行業獲得了持續的發展動力,因此,對于有長期職業規劃的考生來說,選擇教育學等相關專業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這類管理學專業,曾被譽為“萬金油”自動化專業學校排名,它們所涉及的跨學科知識使得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考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然而,建議有意向選擇這些專業的考生,在大學期間應注重通過實踐鍛煉來增強自身能力的優勢,并明確自己的就業目標。
“錢景”較好的院校和專業
畢業后收入水平是實際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時也是考生及家長關注的焦點。根據智聯招聘的統計,在“擁有3年工作經驗的人才平均月薪排名前50的院校”榜單中,前十名院校與去年保持一致,只是具體排名有所變動,“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四所頂尖高校依然占據薪酬榜的前四名,這些頭部名校的月薪水平相差無幾。
盡管榜單上的多數院校均為985或211重點高校,然而一些非985、211的院校憑借地域優勢或強勢學科,在薪酬待遇上依然表現出色。以位于第26名的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為例,該校在諸如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等財經領域擁有顯著優勢,這些專業與上海這座國際金融中心的產業需求緊密對接,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畢業后的薪酬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這也體現了填報志愿需要綜合考量多項因素。
在薪資排名的領域中,理工科專業的優勢依舊突出。特別是在“三年工作經驗人才平均月薪TOP50專業”這一榜單中,新興的“機器人工程”專業成功躋身前十,這一成就與近期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緊密相連。“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則穩居榜首,其學習內容與機器人部件的研發緊密相關,預計未來其熱度仍將保持。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的流量增長已達到頂峰,整體走勢有所放緩。眾多互聯網企業開始出現招聘規模縮減的現象。觀察榜單數據,可以發現,“軟件工程”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兩個專業在排名上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更是首次跌出了前十名。
如何選擇城市?
選擇去哪座城市讀書,可能直接影響未來在哪就業、生活。
一線及二線城市繼續受到青睞,不僅因為擁有眾多頂尖學府,還因為提供了更多的實習與就業機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這份由智聯招聘與澤平宏觀共同發布的報告指出,應屆畢業生以及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才依然傾向于向一、二線城市集中。據統計,應屆畢業生流入一、二線城市的人數占總流入人數的66.1%,這一比例超過了整體人才流入比例的58.2%。
在“2024年人才吸引力最強的城市排行榜”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位列吸引力最高的城市之列。而杭州、成都等既擁有繁榮的創新產業又具備宜人居住環境的城市,成功擠進了前十名。觀察人才流動的態勢,在眾多二線城市中,杭州的人才凈流入率較高,這得益于智能物聯網、生物醫藥等行業的迅猛增長;而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生活成本較一線城市偏低,對人才產生了較強的吸引力,這一現象充分證明了“人才向優質資源集聚,跟隨產業發展趨勢”的人才流動原則。
城市的選擇預示著未來生活的模樣。昔日遠離的家鄉,如今不再那么遙遠。隨著“竹林碳匯”、“花木電商”、“鄉村文旅”等特色產業的蓬勃興起自動化專業學校排名,家鄉正借助電商、直播、文旅融合的方式煥發出新的活力。懂得技術、擅長運營的“新農人”在就業市場上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求學于繁華都市,拓寬視野,畢業后依據個人興趣與能力,選擇在二線城市就業或創業,為故鄉的土地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同樣是當代大學生畢業后的一條可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