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7 10:39:13作者:佚名
4月18日至20日,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的136名博士生,組成團隊抵達海軍工程大學。他們此行旨在參加海軍節期間的校園開放活動以及第三屆“英才會”的盛會哈爾濱工程大學就業網,現場探詢地方高校博士生加入我國海軍科研隊伍所需滿足的資格要求以及能夠享受到的福利政策。經過連續兩日的深入探討和實地調研,他們全體成員已與海軍工程大學達成了預先錄用的協議。一旦今年順利畢業并通過體檢及政治審查,他們便能夠即刻加入海軍工程大學工作。
此次盛會由海軍工程大學攜手武漢市硚口區委、區政府共同承辦,眾多領導出席,其中包括武漢市以及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負責人。
博士生們步入“英才會”會場。 通訊員余俊嘯 攝
此次英才活動自18日中午起,在武漢天河機場、高鐵站等交通樞紐展開,博士生們陸續抵達武漢后,便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海軍工程大學以及硚口區的相關領導特地前來迎接他們,而海軍工程大學的學員們也相約到場貝語網校,為未來的老師們獻上鮮花,并送上誠摯的祝福。當天午后,海軍工程大學為博士生群體詳細解讀了涉及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及保障措施的相關政策,同時安排了互動環節,以便為博士生們答疑解惑。該校領導對博士生們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了深入剖析,此舉極大地提升了他們投身國防事業、成就輝煌的信念。
該校政治工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海軍工程大學作為全軍人才特區建設試點單位之一,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該校已連續三年通過舉辦“英才會”活動,向各高校的優秀人才伸出“橄欖枝”。在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設立了引才聯絡點。對于有意向簽約的優秀人才,學校安排專人進行跟蹤聯系。此外,學校還創新性地設立了“預錄用”制度,將以往在畢業季才進行的資格審核、面試考察等環節提前數月完成,確保在年初就能鎖定那些有強烈入職意愿的人才,并在“英才會”現場與他們簽訂合約。簽訂合同之后,一旦博士生完成學業,他們只需通過健康檢查和政治審查,便可直接進入工作崗位。截至目前,已有接近百位高水準人才經由這一途徑融入了海軍工程大學的教學與科研隊伍。
博士生們與海軍工程大學簽約后合影。 通訊員余俊嘯 攝。
在此次活動中,海軍工程大學安排博士生們實地考察了該校的教學科研場所及相關的配套設施。他們還參觀了硚口區的人才公寓和硚口民族工業博物館,近距離領略了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獨特風采。
在參觀過程中,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蔣帥龍情緒熱烈,他提到哈爾濱工程大學就業網,通過參與此次“英才會”活動,他對軍隊文職人才招聘的戰略意義有了更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海軍工程大學與硚口區共同舉辦的引才活動,讓他深切體會到了軍隊對尖端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身為一名年輕的科研人員,他立志于在軍隊文職的職位上履行“面向戰場,研究技術”的職責使命,為我國軍隊的科技發展注入智能化測繪的新時代活力。
博士生們與未來的同事們齊聲高唱《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攝影師余俊嘯記錄下了這激動人心的瞬間。
20日清晨,136名博士生全部與海軍工程大學達成了“預先錄用”的協議。在簽字儀式落幕之后,他們與該校的潛在同事一同高唱了《我愛這蔚藍的海洋》,為即將到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6歲華誕獻上了誠摯的祝福。
在簽約典禮上發言的博士生代表劉文雅及其配偶張子安,均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友。這對夫婦一致將海軍工程大學視為博士學業完成后理想的工作去處。劉文雅提到,這一決策是他們夫婦經過慎重思考得出的結論。當前,人民海軍正處于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大國重器的研發還是新型人才的培育,都為個人職業的飛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海軍工程大學不僅擁有優越的科研條件,還提供了寬松的科研氛圍、真摯的育才意愿以及周到的服務保障,無疑是青年才俊實現抱負的理想之地。她渴望與眾人攜手,在海軍工程大學的校園中拼搏進取,齊心協力,為打造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訊員侯融 張佳豪 方茜 余俊嘯 記者陳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