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0 09:57:00作者:佚名
2025年的高考成績在各地陸續揭曉,此時此刻,考生與家長最關心的事情便是志愿的填報。最近,人工智能輔助志愿填報成為了公眾討論的焦點,相關應用程序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AI填志愿產品扎堆“上線”
近期,市場上涌現了眾多AI志愿填報工具,如“AI一鍵生成最優志愿方案”、“AI大模型,讓志愿填報告別盲目”等,這些產品紛紛“上線”,成為了高考志愿填報領域的新寵。
根據短視頻平臺的統計,近期關于AI志愿填報的內容觀看次數已接近億次。在工作日的上午,記者觀察到,該平臺上有多達數十個直播間在推廣AI志愿填報的產品與服務,其中每個直播間同時在線的人數最多可達幾千人。
在一家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平臺的直播節目中,主持人自豪地展示其采用的智能輔助填報系統,該系統能夠依據考生的分數、地域特點以及個人喜好等關鍵信息,迅速生成個性化的志愿填報方案。她一邊講解一邊操作北京聯合大學錄取分數線,僅需短短不到一分鐘,一份詳盡的志愿清單便呈現在觀眾面前,清單中不僅包含了專業和院校,還附帶了錄取概率的預估。直播間內,眾多觀眾紛紛在評論區提出疑問,尋求幫助。
據調查,目前市面上頗受歡迎的AI志愿填報工具,其中一些是由教育機構推出,并向高考考生免費提供;另一些則是由互聯網公司研發,大部分服務也是免費的;此外,還有一些來自專注于志愿填報領域的公司,其價格從一百多元到幾千元不等。
記者在實地探訪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時了解到,AI輔助填報志愿已成為今年各大機構力推的服務亮點。近期,一位來自北方的考生家長購買了某款AI志愿填報軟件。“這款軟件能夠針對孩子的特定需求進行深入篩選。”家長表示,之前嘗試過幾款類似的產品,發現它們的功能基本相似,處理速度較快,但普遍缺乏個性化。
記者發現,部分主播宣稱他們所用的AI志愿填報程序是“省考試院官方指定軟件”,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耿忠誠,優志愿App的創始人兼CEO,指出某些機構宣稱其AI志愿填報產品系自主研制,并據此提高收費,實則采用的是免費的AI大模型。一位專注于AI輔助志愿填報的機構員工透露,部分機構會將訂單轉包給他們,隨后再將方案轉手給考生及家長起步網校,價格甚至高出幾百元或上千元。
AI給出的志愿方案靠譜嗎?
北京清智領航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曹長丹表示,AI輔助志愿填報的機制是將各類數據輸入AI系統,例如歷年的各省份高校錄取資料、教育部門發布的志愿信息、高校官方網站上的內容以及各地的人才引進數據等。在此基礎上,向AI提供充分的個人資料和填報需求,它便能提供相應的建議。
AI填報志愿的準確性和參考價值如何?
這位來自北京的考生表示,感覺這些數據非常詳盡,其中列出的學校與他之前所掌握的信息相差無幾。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的張小強教授指出,從技術層面分析,人工智能輔助進行志愿填報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考生及其家長減少需要了解的信息量,并提供一些相對成熟的參考意見。
耿忠誠指出,數據質量直接關系到AI在填報志愿方面的可靠性。他強調,若數據中缺少關鍵信息,如未包含排名信息或某些地區的加分政策,那么AI生成的推薦結果將存在偏差。
記者模擬2025屆考生的角色,向若干AI軟件輸入了關于推薦報考院校的指令,結果這些軟件提供的建議不盡相同,在“沖刺、穩妥、保底”三個不同層次的9所院校名單中,僅有兩所院校被同時推薦。
記者觀察到,在AI進行深度思考的展示中,它頻繁地提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例如指出“目前尚缺乏多所大學2024年的錄取資料”、“某些信息源自抖音視頻,有待進一步核實其正確性”等問題。
曹長丹指出,部分人工智能工具在信息增量方面存在不足,它們提供的輸出僅限于對歷史數據的簡單對應,未能深入探究實時政策變動、個體特性以及深層次需求。
“人機協同”做出最優選擇
接受采訪的專家指出,在填寫高考志愿環節,應當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輔助,借助“人機互動”這一模式,以達到最理想的選擇效果。
6月19日,清華大學沈陽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正式推出了《2025高考志愿填報實用手冊》,其中全面梳理并收錄了與高考志愿填報緊密相關的百余種人工智能提示詞模板。
張小強強調,提示語、交流的背景信息等因素都會對AI的輸出結果產生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掌握如何正確運用AI工具,實現與其的高效互動。
耿忠誠提出,在接納AI的建議之前,必須對AI所提供的志愿填報計劃進行細致的審核,同時需重新審視各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排名以及相關院校專業信息,以降低AI可能產生的誤判以及數據偏差所造成的影響。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張冉提出北京聯合大學錄取分數線,考生及其家長在挑選付費AI填報志愿服務時,務必深入探究產品的具體情況,包括模型所采用的訓練數據、填報的原理等;在使用過程中,應盡可能明確孩子的個性化喜好等參數,以便AI能更準確地把握報考的意愿。
近期,我國各地教育機構紛紛推出了豐富多樣的高考志愿填報輔導活動。重慶、北京、山西等省市通過互聯網平臺以及志愿填報專業團隊的支持,協助考生深入了解志愿填報的相關規定、步驟及實際操作,并給予他們必要的咨詢與指導。
多位專家指出,考生及家長需認真研讀各省招生考試中心發布的報考指南、教育部“陽光高考”官方網站以及各院校官方網站上公布的招生規定。“我們需要讓AI回歸其作為工具的本質角色,防止因過度依賴而導致錯誤判斷。”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高考科副科長張玉國如是說。(李紫薇、周思宇、趙旭)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