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12-07 06:53:18作者:admin2
【師生簡介】 學校現有各類在校學生 2 萬 8千余人,其中研究生接近5000人。自 1952 年建校以來,學校已向國家輸送畢業生 7 萬余人,成為我國最大的林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在 2572 名教職工中有專任教師 1305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受聘院士 7 人,教授 204 人,副教授 362 人,講師 354 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5 人, 50 余人在國內外專業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學校還聘請了 100 余名國內外兼職教授。畢業生面向全國就業,每年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達30%以上,近年來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3%以上,位居教育部直屬高校前列?!緦嵺`教學】 學校擁有優良的教學、科研、生產基地和設施,擁有森林植物生態學和生物質材料科學與技術 2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此外學校的木材科學與工程等 4 個實驗室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除帽兒山、涼水和哈爾濱 3 個基地外,還有工程勘察設計院等 20 個經濟實體單位,為開展科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條件?!緦W校榮譽】 2001年以來,學校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130多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中國林學會梁希獎3項、省部級獎勵66項,獲得國家專利69項?!緡H交流】 學校與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50 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簽定了校際交流合作協議,與 100 多個學術團體進行學術交流,每年邀請和接待數百名國外與港澳臺學者專家來校講學或從事科學研究,其中許多著名學者被聘為學校的名譽教授、 顧問 教授或客座教授,學校每年選派百余名教師赴國外進修留學、考察訪問、合作研究和參加學術會議?!厩熬罢雇俊 W校近年來通過校內改革不斷挖掘辦學潛力,促進辦學水平的提高。 1997 年初順利通過了原林業部組織的“ 211 工程”建設項目審定, 1999 年全面進行了校內管理體制改革, 2001 年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 211 工程”“九五”期間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驗收。學校將繼續發揚“團結拼搏、自我激勵、發揮優勢、爭創一流”的東林精神,秉承“學參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訓,繼續堅持和豐富辦學特色,到2032年(建校80周年)把東北林業大學建設成綜合實力達到國內同類院校一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研究型大學?! 敬髮W實力】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九。在最新發布的《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名列第八十,在黑龍江省名列第三?! 緰|北林業大學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簡介 東北林業大學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托于東北林業大學,擁有我國植物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點及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和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 ”緦嶒炇矣?992年5月由東北林業大學批準成立,命名為“東北林業大學森林植物生態學重點開放實驗室”,當年是我國林業院校中最早成立并且是唯一的一個原國家教委開放研究實驗室。1992年12月,本實驗室被原國家教委批準為“東北林業大學森林植物生態學國家教委開放研究實驗室”。1998年4月,本實驗室通過了原國家教委改建為教育部后的實驗室評估。1999年11月,按照教育部科技司的要求,本實驗室更名為“東北林業大學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年,科技部首次將建設“森林生態系統與生態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列入“國家十五農業研究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 〕闪⒅?,實驗室的倡導與創辦者祖元剛教授在研究方向上首次提出從植物學與林學和生態學的交叉研究出發,開始致力于森林植物生態學的研究,其研究方向為:1植物群落生態學研究,2 植物分子生態學研究,3 植物計算生態學研究。到1999年底,取得了一批學術成就,進一步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工作基礎。 本實驗室第一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周以良教授(任期1992-1996年)和第二任學術委員會主任聶紹荃教授(任期1997-2005年)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組成研究團隊,開始研究東北的森林植物,先后著有《小興安嶺木本植物》、《黑龍江省野生經濟植物圖志》、《中國植物志》和《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等學術專著,發表森林植物新分類群80余種。 20世紀60年代后,周以良教授、聶紹荃教授和他們的研究群體開始研究東北的森林植被,先后出版《中國東北東部山地主要植被類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規律》和《中國植被》等學術專著,執筆撰寫了“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域”等章節內容。主持了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項目、黑龍江省科技課題和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大項目、國家林業局重點科技項目、黑龍江省牡丹江林管局科技項目,其中也包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金課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