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12-20 20:47:24作者:admin2
說起河北省的簡稱,這里包含著一段史話。在中國古代的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們尊崇他,稱他為“大禹”,又因為他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的開國君王,又稱他為“夏禹”。在大禹的時代,洪水泛濫,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勢,劃全國為“九州”(這里的“州”不是行政區劃,而是地理區域)。 “九州”中頭一個就是冀州。河北這塊土地是古冀州的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這里設過冀州,所以河北就簡稱為“冀”。
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七個強大的諸侯國爭奪霸業,在現在的河北省境內,就主要的地理區域說,中北部即今保定、北京一帶為燕國之區,中南部即今石家莊、邢臺、邯鄲一帶為趙國之域,所以后世就以“燕趙”作為河北省的代稱。
中國到了封建社會晚期,遼(公元907至1125年)把北京作為陪都,此后,金(公元1115至1234年)、元(公元1271至1368年)、明(公元1368至1644年)、清(公元1644至1911)四個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把北京作為首都。古時把國都附近的地方稱為“畿輔”,因為河北省位于北京首都的周圍,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輔之地”或“京畿”的美名。現在,河北省依然作為首都北京的屏護,也常常被稱為“畿輔之地”或“京畿”。
值得一提的是,“冀”這個河北省的簡稱,蘊含和寄托著美好的愿望。如前所述,河北省簡稱“冀”是由古冀州而來。那么,“冀”是什么意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堯,誕生于河北省順平縣,后建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亦為古冀州之地)。曾在今河北省中、南部活動,順平縣、定州市、唐縣、望都縣、隆堯縣的地方志中,都有關于帝堯活動的記載。東漢(公元25至220年)時有一部推究事物命名由來的書叫《釋名》,它在解釋“冀州”這個地名的由來時這樣寫道:冀州位于北方,這里居住過帝王,這個地方有險有易,紛亂希望得到治理,貧弱希望變得富強,荒歉希望獲得豐收。 “冀”是個多義字,在漢語里有多種含義,其中有一義是“希望”的意思。在漢語的書面語言中,就有“希冀”、“冀望”、“期冀”這些詞。《釋名》解釋冀州這個名稱的含義,就是在“希冀”這個意義上使用的。這樣,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那么,如今簡稱“冀”的河北省就是寄予希望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