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24 17:07:36作者:佚名
南京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化學化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興華,歷史學院黨委副書記任玲玲,輔導員、兩學院班主任、歷史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入黨積極分子、化學化工學院2020級、2021級本科生等參加了活動。活動由歷史學院本科生黨支部王子玉主持。
活動開始時,大家默哀一分鐘。
李興華在致辭中談到,10時01分南京大學金陵,南京全境下半旗志哀、防空警報響起的紀念儀式。他還介紹了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先文編著的72卷《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以及張勝發現并出版的遠東國際威廉·韋伯的個人檔案。軍事法庭庭長以及以徐一鳴為代表的青年學者的研究為揭示歷史真相做出了努力。同時,他們對歷史學院連續四年舉辦的國殤日主題教??育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講座中,徐一鳴以詳盡、豐富的史料為基礎,講述了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學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營救難民的歷史,并帶領師生走進了那段發生在南京大學的歷史。在我們現在居住的這片土地上。悲慘的歷史,站在和平時代,與戰亂中的同胞遙相呼應。
徐一鳴介紹,金陵大學與南京安全區的建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南京難民區最初是由金陵大學董事會主席杭立武和金陵大學比德斯教授、史密斯教授共同規劃建立的。它是南京安全區收容難民人數最多的單位。在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金陵大學教職員工不顧危險,無畏無懼地保護著難民,記錄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與日本侵略者周旋。金陵大學醫院作為大屠殺期間“南京唯一一家不間斷提供綜合服務的醫院”,每天都超負荷運轉。面對日軍殘酷罪行的留守醫務人員網校頭條,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竭盡全力搶救傷員。在血腥的南京大屠殺中,中國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國際友人為保護和記錄日本侵略者的歷史罪行而獻出生命。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金陵大學教職員工所做出的貢獻。講座最后,徐一鳴老師用1938年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見證者貝茨“為世界帶來和平,為人類帶來慈悲”的真誠呼吁來鼓勵大家。
任玲玲對主題教育活動進行了總結。她介紹了歷史學院師生在史料整理、陣亡將士紀念日宣傳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歷史學院的專家學者,從高先文教授到張先文教授、張勝院長,再到張勝院長的學生徐一鳴、陳海怡,都致力于大屠殺的研究;歷史學院的學生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南京大學金陵,對大屠殺這一主題進行了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研究。 ,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近日,歷史學院學生參觀大屠殺遇難者墓地,本科生黨支部在田杰老師的帶領下,在多所中小學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她指出,歷史研究要有現實意義、服務社會,我們年輕一代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硝煙已散,但誰也不敢忘記歷史真相,國恥和人民的悲劇銘刻在我們心中。第十個國家陣亡將士紀念日到來之際,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僅剩38人,平均年齡超過93歲。南大青年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肩負起代代傳承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責任和使命,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汲取教訓。歷史,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