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18 12:00:46作者:佚名
同時,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潮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的設立招生,使梅州、潮州擁有首所公辦高職院校。
這是廣東高等教育史上的大跨越,21個地市實現了本科高校、高職院校全覆蓋。
揭陽市第一所本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首批新生到校報到。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吳明 攝
“歡迎新同學!”去年9月12日,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首批新生約714人到校。當年錄取的新生,有4.6%來自潮汕地區。
面朝南海、依山而建、傍水而修,校園選址于揭陽濱海新區粵東新城。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邱偉青介紹,結合位于海濱城市、臨近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的特點,學校將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設置于此,“讓學生能就近參加實習,并為當地企業提供專業人才”。
粵東粵西粵北學子實現“在家門口上大學”,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得到優化,區域協調發展難題也在逐步破解。
全省目前共有高校160所,包括本科院校67所、高等職業院校93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53.41%。面向未來,“十四五”期間的毛入學率將提高至60%。
當然,高等教育發展的實現路徑和方法是多元的。
廣東大手筆投入、大力度改革,打造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廣東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機構,占全國總量一半。
越來越多港澳高校到廣東辦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高校均在緊鑼密鼓建設和籌備中。其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于今年9月迎來首批新生,大灣區大學、中山科技大學建設也在推進當中。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校園效果圖。學校供圖
面向“十四五”, 廣東將繼續向“新”進發,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為區域經濟提供人才、創新支撐。
新平臺
在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中,廣東共有7人當選。其中,有6位新增院士來自廣東高校。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高天明,是本次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研究‘不快樂’的快樂教授”,神秘的腦科學,是他一生潛心鉆研的領域。
高天明非常強調基礎研究,他說,他最大的快樂來自潛心研究取得新發現。“這兩年,國家和廣東省均發文要全面加強基礎研究,我非常認同。”
大學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結合點。有了人才加持,廣東重要平臺建設便更上一層樓。
中山大學舉行“中山大學”號入泊母港歡迎儀式。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徐昊 攝
去年11月,“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順利入泊母港,并開啟首次科考任務,成為我國海洋科考“國之重器”的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