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13 21:45:55作者:佚名
隨后多個網友在楊爍妻子王黎雯微博下面評論此事,求她讓楊爍對兒子溫柔一點。楊爍回復表示:“感謝大家到這兒來對我做出評價,你們的批評教育我會虛心接受,但能不能屈尊挪挪步,到我那兒去討論?這么多年,我老婆持家帶娃兒實屬不易,就別給她添堵了,謝謝各位了!老婆,對不起你了!也對不起我們的孩子!還有我們的爸媽!洗衣板在郵寄的路上,跪多久你幫兒子拿個主意。”
專家分析
老話說,嚴養兒子,寵養女兒,靠譜嗎?
分析楊爍的教育方式成因,心理專家認為,跟楊爍的原生家庭不無關系。楊爍在節目采風中曾經談起童年經歷,他是被父親從小打到大的,十幾歲時甚至被打到離家出走。“我從小是被我爸打到大的,我跟我爸的關系,就是二人見面分外眼紅。”
受到原生家庭教育理念的影響兒子想看爸爸的雞雞怎么辦,楊爍認為,對兒子就應該嚴厲一點。再對比他在其他節目中對女兒的寵溺,形成鮮明對照。教育專家告訴記者,時代在變化,男女分工不同,對孩子嚴格沒錯,但仍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嚴格要求與尊重孩子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男孩要嚴,女孩要寵?在男女平等的背景下,其實不存在對男孩更嚴格,對女孩要寵溺,都要秉持既尊重又嚴格的標準。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中關于教育孩子成材有好的部分,其實所謂“虎媽”“虎爸”在教育孩子時,也不是一味嚴格要求,也有充滿智慧、引導和尊重的一面。對女孩來說,過度寵溺,也可能培養出“敗家女”。對男孩太過嚴格,也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
對兒子太嚴格,小心導致自卑
南京市心理學科帶頭人、江蘇心理教育名師楊靜平表示,懲罰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來。楊雨辰7歲的年紀,正是孩子自尊心建立的關鍵時期,但楊爍的育兒方式堪稱本能式教育,幾乎是隨意發泄,令人感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畢竟嚴厲不等于隨意發泄,比如這個年紀的孩子穿著偏大的雨鞋,走不快正常啊,也要理解孩子,不要將愛與嚴格混為一談。”
這種不斷否定孩子的情緒化評價,以及在孩子做任務過程中的不斷干預,妨礙了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也影響了他的勤奮感與努力的態度,使挫折感大大上升,易導致自卑、退縮與害怕的心理。同時,楊爍提到自己平時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時間本來就少,在與孩子建立親密、信任關系的關鍵期缺席,現在以一種強勢的方式介入、插手開始有自主意識的孩子的生活,是讓孩子難以接受的。在擁有民主氛圍的家庭中,吵架是正常的,就怕孩子無法表達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