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17 09:21:05作者:佚名
河南省浣川第一中學(簡稱浣川一中)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學校的校訓是“志向、誠信、專業、強身健體”。
學校始建于1939年春,前身為私立“益陽中學”。 1949年改建為公立學校,并改現名。 1978年被評為信陽市第一批重點高中之一。 1984年,學校恢復初中辦學,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2005年10月,被評為河南省示范高中。
目前,學校擁有三個校區:主校區占地30畝,高中部校區和紫竹園校區共占地364畝。初中、高中設有100多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000余人。學校現有教職工712人,其中高級教師1人,國家級骨干教師6人潢川一中,省級名師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和省級骨干教師3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近64人。具有碩士學位126人。
學校確立了“以育人為本,學生、教師、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建學生首選學校”為目標,培養善于做人、善于學習、善于做事的人。 、懂得健身、懂得合作、懂得美好生活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堅持“通識教育、卓越教育、特色教育”三管齊下。在“科學、民主、嚴謹、靈活”的教風和“勤奮、獨立、博學”的學風帶動下,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業成績不斷提高潢川一中,高考成績不斷提高。年復一年都表現出色。 2008年以來,每年在線本科生數量都有新突破,各批次留存率也穩步上升。黃海龍、何宇、黃怡然、李宏進、王杰、熊世宇等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尤其是2013年,黃詩涵、陳可夫、于士奇等學生分別考入清華大學、北大。 2014年,楊靜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 2015年,應屆畢業生王道遼獲得了市理科第一名,潘陽陽獲得了縣文科第一名。王道燎和楊子豪分別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2016年,任中龍、潘陽陽同學分別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2017年,周家樂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 2018年,鄭博文以全縣理科第二名考入清華大學。 2020年,張浩以737分(含40分加分)考入清華大學。寰川一中特長教育持續健康發展,體育、音樂、藝術等特長升入大學的學生人數始終位居全市第一。
寰川一中是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系統、科學、有效。德育工作認真落實“三個重點”,堅持完善“三個常規”,齊心協力召開“三個會議”,高度重視“三個實踐”。致力于營造“艱苦奮斗、進取、團結、奉獻”的校風。政教管理以紀律、健康、安全三個中心為重點,實行安全班長制度、同層班主任互助制度、首遇責任制等;認真落實班級日志、特殊時期值班、聯合值班、健康檢查評價、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
2014年起,學校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建立了引導式課堂教學模式,形成預習、合作、探索、展示、總結、鞏固六位一體的教學流程。學校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組織各類運動隊、文藝活動組、學科競賽組等,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 1998年以來,晃川一中已有50余名學生在國家、省、市學科競賽、運動會、演講比賽等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冠軍等榮譽,學校還榮獲第一名小組得分多次。 、優秀組織獎和先進單位等表彰。
學校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實行“每天鍛煉一小時”。做好“兩操一課”,堅持長期課間跑操。教職工體育運動經常開展,校隊多次獲得縣籃球、乒乓球比賽冠軍和團體第一名。
寰川一中是信陽市第一所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學校,為落后地區和薄弱學校發展規模化教育開辟了新途徑。學校獨特的發展理念和成功實踐帶動了信陽市乃至更廣泛地區高中教育的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省市政府有關領導及省內外70余所學校同事蒞臨學校調研、參觀、檢查。
多年來貝語網校,滄川一中為擺脫辦學條件差、生源薄弱的困境,繼承和發揚學校優良傳統,形成了“立足平凡、講求實干”的校風。 ,不甘平庸進取,互助友愛,團結一致,甘于“為他人奉獻”的一中精神。
一中人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突出德育、狠抓智育、重視體育、創建學習型單位、建設平安校園、爭創省級文明單位,辦學成績優異。先后榮獲河南省示范高中、省教育科研基地、省實驗室建設示范學校、省文明學校、省先進園林單位、省先進衛生單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省先進單位等稱號。家長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信陽市普通高中教育先進單位、信陽市特色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30余個。浣川一中憑借對教育的執著追求,走出窄巷子,克服坎坷,架起一座素質教育的金橋,猶如一道磅礴的彩虹,成為豫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寰川一中正懷著百倍的信心,向著“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建學生的首選學校”的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