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26 10:24:27作者:佚名
“你剛才提到了一個詞——堅持。我想知道為什么要堅持?”近日,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春”)哈工大附中,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2023級博士生張偉奇向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有限公司副教授李萬軍提出了這個問題。 “大國工匠”。
李萬軍以中國高鐵的發展為例,向張偉奇解釋了堅持的意義:“中國高鐵的發展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我們已經克服了。你要用困難作為走出美好人生的階梯。”車長客回來后的很多天,張偉奇的腦海中時常浮現出與李萬軍交流的場景。 “他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做困難的事情,這樣它們才有意義。”
與張偉奇等大學生一起參觀中車長客的不僅有學校專業課和思政課老師,還有一些中小學生。這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最新推出的大中小學校一體化的實景思政課。從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馬軍等青年教師面對面交流,到老師帶領大中小學生一起走進各個領域,從衛星發射場到“地面空間站” ”對中車長客來說,哈爾濱工業大學先后推出了近百門現實生活場景的思想政治課程,讓學生在行走中、通過切身體會體會到青年的使命與責任。
在現實課堂中理解使命和責任
2020年暑假,哈爾濱工業大學圍繞航天特色,推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錫斌擔任班主任的“小衛星班”,面向全國招生。經過選拔,李安康成為“小衛星班”第一批學員。
次年6月,李安康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神舟十二號發射。 “那時,加入航天事業的種子已經在我心里發芽了。”他說。
今年11月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的“阿斯圖友誼”微小衛星發射升空,李安康也在場。現為航空航天學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學習了幾年后,再次接觸到這樣的場景,李安康感到更加自豪,“航天領域到處都是哈工大。”
“阿斯圖友誼”逐漸消失在視線中,李安康將目光轉向了顧小樂教授。她是《理解當代中國》課程的老師,正在講述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
“為什么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就?”李安康一邊聽課,一邊思考老師的問題。
縱觀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史,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為代表的重大成就,都得益于國家體系的優勢。一種制度信心。”李安康說。
“不僅航空航天如此,其他領域也是如此。”當參觀中車長春鐵道分部制造中心裝配線群并與“復興號”動車組近距離接觸時,張偉奇感到震驚,“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凝聚全國力量,我們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不斷增強對制度信心的同時,哈工大學子立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去年3月哈工大附中,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23級碩士生李佳猛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這里的所見所聞,讓她切身感受到了宇航員的堅持和毅力。
“從最近的市區到衛星發射中心開車需要五六個小時,周圍都是戈壁灘。”但李嘉萌“有一種沖動”,“我想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個地方,它可以實現我人生的價值”。 ”
未來技術學院大四學生錢志紅今年8月在黑龍江省建三江農場發現了自己的專業與農業的契合度。 “我研究過雷達,如果在農業機械上安裝雷達,效率會提高一倍。”他說,科技一定是保護大國糧倉的好手段。 “我愿意將所學運用到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優越的”。
“我必須先相信,才能讓學生信任我。”
學生們通過參加現實的思政課受益匪淺,老師們也收獲頗豐。
11月20日,中車長途旅客列車試驗線上,一列藍色列車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列氫能源城市列車。列車上舉辦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課程。
“軌道交通是我國的主導產業,而新能源的運用是未來的產業。這趟氫能源城市列車既是鞏固優勢產業發展的成果,也是對未來產業的提前探索。”希望同學們瞄準產業發展制高點,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火車飛馳時,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老師趙莉莉扶著扶手,和學生們一邊聊天一邊看著窗外的風景。
這并不是她第一次在現場授課。這幾年,她到建三江農場、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地帶課。上了幾堂課,趙麗麗直言:“終于不再是硬性灌輸理論的問題了。”
在建設中的三江農場,專業課教師講述無人農業技術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思政課教師講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強國建設。 “思政課和思政課有著不同的背景,共同育人。”趙麗麗說道。
擁有17年思政課教學經驗的趙麗麗,這兩年經常被學生提問。比如,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有什么區別?
以前,我總是想盡辦法去尋找案例,“總覺得幾乎沒什么意義”。趙麗麗坦言:“我要先相信,學生才能信任我。真實場景教學,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網校頭條,豐富了師生互動,更好地做到‘潤物細無聲’。”
擁有18年思政課教學經驗的王莉也有同樣的感受。王莉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附中初中。她告訴記者,初中的孩子生活經驗相對較少。 “我在談論一些內容時有點不自信,我不知道如何說得更形象。”
參加了幾門重大思政課后,王莉說,她學會了利用不同的場景進行教學,增強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當你把他們帶到前線時,你就能看到他們的興趣。”王麗說,她曾經和學生一起去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館參加實景思政課。 “有些學生對科技感興趣,有些學生對航空航天感興趣。我會根據我所看到的情況調整我的教學內容。”
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師劉東計劃在他的《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中開設“國青人才論”版塊。 “參加了幾堂實戰思政課后,我感覺同學們對理論聯系實際非常感興趣,我想邀請不同院校從事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青年人才進入我校。”我有信心把思政課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