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19 20:01:47作者:佚名
吳輝介紹,目前已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制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自動化、環境工程等7個專業進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行“3+1+X”培養模式。學生前三年完成除畢業環節以外的本科課程;第四年可提前進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并完成本科畢業環節,四年期滿并符合拔尖創新人才計劃培養方案畢業要求,可獲得學士學位;從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學籍,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
“輔修專業是學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成果,不僅為學校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自我成才的途徑,也為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的本科生提供了共享資源。”吳輝說,每個輔修專業的總學分為60,學生修滿輔修專業的學分數,即可獲得上海市學位辦備案的輔修學士學位證書。
據介紹,去年5月,學校正式頒布《華東理工大學關于修訂本科教學培養方案的若干意見》,從頂層設計入手,切實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上海高校中首設微專業,并開設個性化任選課程模塊,賦予“學在華理”以新的內涵——“我的學習我做主”。
吳輝解釋,“微專業是對原有的專業以及輔修專業的有益補充,以相對迷你精干的課程去滿足學生發展自我興趣的需求,并以此更為靈活的方式設置適應新技術、新經濟的跨學科應用型微專業。”目前,首批試行的微專業共有14個。
同時,學校還構建了由通識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個性化教育4大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線上線下結合,統一規劃通識教育課程,推進專業大類培養;注重綜合素質培養,加大實驗實踐教學比重。
據吳輝介紹,學校有12個國家特色本科專業,特色專業建設點的設立,既體現了學校在專業建設上的優勢地位,同時也對學校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12個專業分別是: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應用化學、制藥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社會工作、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學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一流學科。據“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3月份更新的數據顯示,華東理工大學的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是進入全球前1%行列。其中,化學學科列入ESI“前千分之一”。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通過ABET認證,化學專業通過中俄聯合國際認證的理科專業。同時,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制藥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復合材料與工程等10個專業先后接受了中國工程教育協會組織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得到專家組的充分肯定和好評。“這對學生來說,將來畢業了在相關工程領域再申請offer(錄用書)或者讀碩讀博就非常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