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24 09:29:14作者:佚名
近年來,所謂“主流大學排名”的提法也不絕于耳。于是,大學排名公司針對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展開了密集而細致的公關,力圖主動為中國“雙一流”建設的成效提供“擔保”。他們所提供的各種排名數據也恰好為建設成效提供了證據。但事實上商業性排名不應該被視作一種嚴謹的標準,也不具體登堂入室成為評價標準的基本資格。
首先,商業性排名難過科學關。真正科學、嚴謹的大學和學科評價必須要面對高昂的成本,而商業性排名機構則會嚴格控制成本,對大學這個巨型復雜機構進行簡化評價。大學排名本質上是一種大學的外部公關活動,通過數據來展示大學的優點,本質上是一種廣告。由于它并沒有對全球高等教育秩序造成很大的危害,又迎合了廣大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媒體自然會追捧。
第二,商業性排名難過獨立關。從現有各類商業性大學排名運作的情況來看,基本分為企業辦排名,媒體辦排名和大學辦排名三類。企業辦排名最終還是要從大學及其利益相關者那里獲得營業收入,具有最直接和緊密的利益相關關系;媒體辦排名需要從大學及其利益相關者那里獲得廣泛的關注,關注流量才是其核心利益;大學辦排名需要同時扮演“裁判員”和“運動員”兩種角色。而行業標準和第三方評價則一般是由具有第三方屬性和特征的行業協會和專業組織發布的,其內在邏輯便是排除利益相關關系對標準的影響。
第三,商業性排名難過可靠關。商業性排名在處理大學排名數據的時候先天存在難以保證數據可靠性的缺陷。在有些排名體系下,高校支付高額認證費或咨詢費后,便可推薦國際合作學者或重點畢業生雇主加入調查,其可信度非常有限。故此,有太多外在影響因素左右商業性排名結果,商業性大學排名甚至在一般性的大學和學科的水平評價上也是有心無力。
大學排名機構研發者在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和管理者面前都會坦誠相告:“大學排名并非排給專業人士看的,僅供外行參考。外行出于擇校等目的有了解大學的需要,而且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并不一定很準確的信息。
?那么面對紛紛雜雜的大學排名,該如何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呢?
一、可以參考,不可迷信。
大學排行榜來自民間機構,權威性和科學性有待商榷。考生在升學時可以將大學排行榜作為擇校參考資料之一,但切不可作為唯一依據。眾多排行榜都是以一套評價體系來衡量所有高校,其評價指標也多側重于科研及大學的綜合實力,容易忽視大學的軟實力。一句話,志愿填報有風險,參考排名需謹慎。
二、手中不止一份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