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24 22:35:00作者:佚名
不過實際的情況是:
1、去非洲的工作經驗大部分只在非洲的環境下有效,依靠在那里的“工作經驗”在國內找工作常會碰壁。
2、過去十年,在非洲辛苦掙錢的,苦也吃了,罪也受了,但收入都被國內的房價漲走了。
國內工作跟非洲工作很不同的一點就是,國內有很強的住房的和看著房價上漲的壓力,自己收入穩定點,家里幫點銀行貸點,能解決的都會優先把房子的問題給解決了。非洲工作住的都是公司機構的房子,沒有每個月幾千塊的租金,也很難感受到房價上漲的實際壓力,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把錢捂著。。。不好說未來什么情況,但至少過去十年,這種做法,損失巨大。
我畢業后從事網絡跟法語方面的工作,同學們都覺得在這個新領域里的賺錢會很多,實際上后來也都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過去十年間,反倒是買的房子增值了五六百萬,換句話說,如果一直把錢壓在手里,現在拿出來想購置同樣的,只會是覺得無力,覺得自己的努力和奮斗被侮辱。
去非洲,得到的是機會,失去的也是機會,如果是看在錢的份上去,就不要只盯著工資,也想想怎么投資。
除了搭理好自己的薪水,另外一個是考慮如何轉型,單純做一個翻譯不是很有前途,甚至有可能時間久了倚老賣老會被嫌棄,我同學里有兩個轉型不錯的,一個在非洲獨立創業,手下有幾十號員工了,另外一個在國企轉型到了領導崗位,前幾年的年薪就已經五六十萬了。不過他們對非洲的定位也只是工作的地方,至于生活和定居,一個深圳,一個北京。
4、 德語(開辦院校60所,講德語的國家和地區5個左右)
德語就業排前10,薪水排小語種第2,我覺得還是稍微有點樂觀了。德語的就業形勢基本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不會讓人太驚喜,也不會讓人很失望,吸收人才的主要渠道就是上面提到的10大領域,在外企吸收人才方面,德企是除日企之外表現最好的,尤其是汽車行業。
【最新補充】德語專業目前開設院校也有130多所了。無論從氣質品質還是國家經濟,德國都賦予了德語很Man的感覺,只是聲譽的豐滿無奈于就業的骨感,德語就業的難度在于對德國單一國家的依賴性太強,沒有法西葡非洲美洲“陽光下的地盤”,也不存在日韓泰與中國的地緣優勢,而德語的學習人數不在少數,只能拼實力,最后留下的都是“鐵血漢子”。另外一點,德企里很多都是講英語的。
5、 日語(開辦院校227所,講日語的國家——日本)
拋去民族感情的因素,客觀的說,日本確實是個科技領先,名企眾多的國家。
在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日本一直穩居第二,同時由于地緣關系,大量的日企在中國投資建廠。日企不像歐美企業,不管母語是什么,都拿英語當辦公語言,日本人的英語也不好。日企吸收了大量的日語專業畢業生,之所以很多人覺得外企是小語種學生的主要畢業去向,大概就是受日語就業情況的影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