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25 09:41:20作者:佚名
擁有升學優勢的女生為何遭遇就業劣勢
■熊丙奇
近些年,女生“占領男廁”“侵入男澡堂”以及“入主男宿舍樓”一類的現象頻頻在大學校園里發生。有人戲稱,如今的大學進入了“她”時代,“女主席”“女學霸”“女社長”越來越多。然而,占據優勢的女學生卻往往在走出校園后卻不那么順利。看似“男生危機”的大學校園中,撐起“半邊天”的女生也同樣是“晴”時有“雨”。比如說,應試優勢無法轉化為就業優勢,大學教育與市場選擇依然存在不對稱情況,雖然一些過去只招男生的專業已經對女生開放,但就業市場卻不匹配。即使是不存在崗位限制的文科類專業,即便女生的專業成績、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都優于男生,但在求職時依然會遭遇困難:用人單位更傾向于要男生。(《中國青年報》10月19日)
女生的升學優勢,曾讓社會感嘆,男生陷入“危機”,而面對女生的就業劣勢,會不會讓“危機”中的男生揚揚得意呢?——就是學習成績比女生差,就業依舊比女生好?所以,且慢用男生危機,來說女生在升學中的優勢,因為這是十分脆弱的優勢。事實上,男女生在升學與就業中面臨的不同境遇,折射出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產生脫節。這是計劃招生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所難以調和的矛盾,無論男生和女生都受到這種矛盾的影響。
一個學生選擇大學、專業,基本上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報考這所學校、專業,有多大把握能錄取,二是這所學校、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目前,很多學生考慮最多的是第一方面因素,而較少考慮第二方面因素,在目前的招生錄取制度之下,學生首要考慮能不能被錄取,還來不及考慮第二方面因素。而且,考慮第二方面因素,缺乏比較翔實的數據——這所學校、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具體就業情況如何,學生無從知曉,教育部門和學校公布的數據,不但比較粗略,而且真實性也存疑。因此,雖然女生的升學率提高,可是,她們考進的專業,是自己感興趣的嗎?而且,這一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她們在被錄取時也比較模糊。
學生合理的報考邏輯是,大學向學生公布第三方機構統計的就業數據,由學生結合真實就業情況、畢業生發展情況,以及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而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即學生有無選擇學校的自由,大學有無自主招生的空間。按理說大學辦學也應該考慮兩方面基本需求,一是招生階段,是否有學生報考,滿足受教育者攻讀大學的需求;二是就業階段,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生是否歡迎,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于實行職業教育的高等學校來說,滿足社會需求更是辦學的導向,應分析社會需求,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這樣招生、培養、就業就能更好銜接。但是,目前高校雖然面臨市場化就業,可招生和辦學卻是以計劃為主,也就是說,高校明知社會需求發生變化,卻無法及時在辦學中體現這種變化,不能自主設置專業,也不能自主招生。結果是,招生和培養各顧各。每年的招生,大學滿足于完成招生計劃、錄取學生的分數有多高。可招來的學生是否適合本校的培養目標,如何把這些學生培養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卻很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