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29 22:29:02作者:佚名
2019年,東南大學的預算總收入為74.72億,生均經費21.32萬元,分別排在全國第19和17位[20][21]。這個水平雖說算不上“土豪”,在教育部直屬的77所高校里,也算“小富”。
不過從現實出發,要讓低調慣了的東南大學,花費人力物力去做宣傳并不實際。否則這些年來,東南衛視的存在感越來越弱,也沒見互聯網上的5G沖浪愛好者,對東南大學的了解提高多少。
拋開上述做法,另一條路徑是,提升自身實力。用更強的實力去打破偏見,獲得認可。
東南大學有著老牌工科院校的基礎實力,如今最明顯的一個短板,就是學科發展不均衡。
貴州,中國天眼,也有東南大學的參與。工科突出,既是東大的優勢,也是短板
前文有提到過,早在更名之前,東南大學就確立了建設綜合性大學的目標[1]。然而30多年過去,這所學校單一學科特別突出的情況依然存在。
從東南大學入選“雙一流”的學科就能看出,11個里面有10個都是工科類專業。更關鍵的是,因為理學跟人文社科類專業的缺失,在A類學科數量上,東南大學遠遠不如南京大學[16][22]。
過去的難題沒有解決,并不代表東南大學以后就沒有機會。
某種程度上,專注搞科研的東南大學,其實是在為學科建設打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搞錢”。
科技成果轉化,被很多人看作高校里隱藏的一座“富礦”。科研項目里每個獲得授權的專利,都有機會通過轉讓等方式,變成科研人員的額外收入以及高校的經費預算。
東南大學每年一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示會,經常會出現新的專利技術
而東南大學,早在1999年就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23],開始全力“喚醒”實驗室里沉睡的專利。
近五年來,東南大學的科研事業收入持續平穩增長,2019年達到14.58億元,已經構成當年預算總收入(不包括上年結轉)的近三分之一[24]。
這個數字看起來只是某些頂尖高校經費的零頭,但別小瞧了它的增長潛力。
2018年,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合同的平均金額為156.9萬元,單筆最高17.5億元[25],足夠吊打好幾所211高校一整年的經費。
截至2020年6月,東南大學獲得授權的專利數量已經超過1.9萬項,排在全國第四[26]。
過去三十多年,東南大學專注科研,默默無聞建設國家,是很多人眼里的“福建三本”。
如今因為創新,這所南京985高校正手握新的財富密碼,走在了很多名校的前頭。
參考文獻
[1]朱斐. 東南大學史(1949-1992)[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1: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