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01 09:42:59作者:佚名
專業的冷熱確實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非常火爆的熱門專業,十年之后可能就找不到對口工作,而昔日不被人看重的專業可能變成熱門專業。例如,1977年恢復高考時,廈門大學文科錄取均分最高的是中文系,其次是筆者考上的歷史系,理科錄取分數最高的是數學系。當時人們崇尚的是文史哲、數理化或者基礎學科,而當年的會計專業據說是文科分數最低的專業。可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會計學成為廈門大學最熱門、錄取分數最高、就業最好的專業,而文史哲等卻成為相對冷門的專業。
又如法學專業。我國自恢復高考、改革開放以來,法學教育專業也經歷了一個從熱門到過剩的急劇轉變。法學曾經被視為收入體面、前景光明的好專業,也是相當長時期內考生填高考志愿時的熱門專業,于是許多高校一擁而上,幾乎所有本科院校都辦了法學專業。結果法學專業畢業生連年就業遇冷,從社會急需專業變為“部控專業”(又稱“國控專業”,即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到了被某些機構列為“就業紅牌警告專業”。
高考熱門專業往往跌宕起伏,有些專業則是冷熱交替。例如,因為“農”字打頭,學生往往不大喜歡報考農業大學的專業。農學在20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初,有好些年都屬于冷門專業,以至于許多農林大學曾經聯合要求主管部門能夠允許更名,去掉“農”字頭。但農學是一個很大的專業類別,其中有一些與時俱進的時尚專業,如林學中有風景園林專業,草學發展出高爾夫草坪專業,釀酒工程分化出葡萄酒工程專業,動物醫學中有寵物護理專業。尤其是現代農業技術發展很快,掌握相關技術,往往可以帶動許多人致富,因此現在有些農學的專業也頗受考生的青睞。
因此,考生在選擇報考專業時,不僅要看專業名稱是否新穎動人,更重要的還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因為專業冷熱不是恒定的,尤其是時代發展變化越快,未來機遇越是難以預測,而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而高校在設置新專業時,不僅要看專業是否能抓眼球,更重要的是賦予新專業科學周密的規劃設計和根底深厚的內容供給。因為畢竟專業不是辦得越多越好,辦好辦強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