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06 09:54:49作者:佚名
2021年北京市的飛絮比往年少了很多宣傳委員的職責,數據統計顯示,每日飛絮密集時間較往年降低57.3%,飛絮高發區域同比減少25%,北京飛絮的相關討論同比減少55%,市民滿意度提高到87.8%……這得益于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提案委主任吳大倉的一份“平時提案”。據介紹,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以來共征集提案1457件,經審查立案1415件宣傳委員的職責,其中平時提案152件,占提案總數首次超過10%。這些平時提案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建言獻策,用“提案力量”隨時隨地促進著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發展。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協一項全局性、經常性工作,在履行職能中具有基礎性作用。雖然閉會期間的平時提案與大會提案具有同等效力,但按照慣例,多數政協委員都選擇在政協全體會議規定的提案提交截止時間前提交。可在一年中城市里會有各種階段性的甚至突發性的問題,倘若都按照慣例來,有些提案的意義和價值必然會打折扣。有關飛絮治理的提案晚提交一年,市民就會多受飛絮困擾一年。居民供暖收費同熱同價改革、涉及疫情防控和冬奧會相關提案,也是如此。
平時提案增多,首先因為機制保障到位。2021年市政協健全完善平時提案工作機制,出臺了《關于全體會議閉會期間提案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并專門組成閉會期間提案審查專項工作小組,負責閉會期間提案的審核。當然更重要的,是政協委員履職意識和能力的增強,時刻牢記政協委員身份,牢記身為政協委員肩負的職責和使命,與城市和市民同呼吸共命運。
“平時提案和會上提案的分量是一樣重,一樣能夠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也體現了政府部門對委員提案一如既往的重視和解決問題的效率。2022年,市政協提案委將持續推進平時提案征集,促進提案工作常態化高質量發展。履職不止在會上。相信隨著更多高質量平時提案的出現,很多問題的解決市民不必“多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