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08 18:57:49作者:佚名
大學生創業面臨“三缺兩低”困境,就是缺少經驗、缺少資金、缺少社會關系,以致創業率低、企業存活率低。浙江省杭州市“對癥下藥”,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介入到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準備、創業實施、創業推進的全過程,初步為大學生營造了一個想創業、能創業、創得成業的良好環境。四個處于創業不同階段的大學生的故事折射出杭州“創業新政”。
陳克翔——打算創業,先受教育
在浙江工業大學就業創業指導站,大二學生陳克翔正在以“行政部經理”的身份,為他與同學們模擬創辦的眼鏡公司準備“工商注冊”手續。
他參加的是一項名為“模擬公司”的創業實訓課程。通過這個模擬課程,學員像一名真正的公司員工一樣“上班”,擔任“總經理”“財務部經理”等不同職務,參與組建公司、確定公司架構、分析經營環境、嘗試經營業務的全過程,體驗真實的商業環境和商業行為。
陳克翔說:“這個課程增加了我的商務知識,鍛煉了我的辦公和社交能力。如果畢業后自己創業的話,至少知道開公司要辦哪些手續。”
課程導師劉建是杭州某民營企業的副總裁,他說:“學生頭腦里理想化的東西比較多,導師的作用就是從市場可行性方面對他們加以指導。”
去年啟動的這項“萬名大學生創業實訓”工程到今年5月底,已培訓8570名杭州大學生。而像浙江工業大學這樣的就業創業指導站已經全面覆蓋了38所杭州高校。
杭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建華說,建立指導站就是在政府、高校、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之間搭建一個互通平臺,將政府出臺的各項創業就業政策、企業和社會的用人信息送入高校,并且通過舉辦各類培訓課程,幫助大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做好創業就業的準備。
陳克翔念大四時還可以自己選擇培訓課程進行“充電”,然后用政府發放的“教育培訓消費券”報銷部分學費。杭州市今年已對10萬名應屆畢業生發放了每人500元的“教育培訓消費券”。杭州市市長蔡奇說:“這項由政府‘買單’讓大學生培訓的措施明后年還將繼續。政府要做的就是按照社會需求‘訂單式’培訓大學生,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
李圓——見習長經驗,創業有準備
杭州市政府把國家規定的開展見習計劃的范圍由畢業未就業的大學生拓展到了在校生。
杭州市調動企業用人積極性,新增用人單位留用獎勵,凡企業每留用一名見習大學生,政府就給予企業1000元獎勵。目前杭州市已在100多家企業建立見習基地,推出了8000多個見習崗位。
24歲的李圓是浙江工商大學大四學生,自去年12月起在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參加為期半年的見習。他每月能拿到市政府發放的672元見習補貼,自從第4個月得到迪安的錄用意向后,加上迪安給的補貼,李圓每月能拿到1000元。單位還給他提供了免費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