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2 08:10:05作者:佚名
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
育人體系完備、條件優良。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是“文革”后全國首批恢復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4萬余人,其中:本科生3.8萬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6700余人。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3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省級一等獎27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提名6篇。有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14項。學校是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之一、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所高校之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豐碩、效益顯著。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700余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項四川農業大學專業,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69項。70%左右的獲獎成果得到推廣轉化,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先后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Science》發表高水平論文。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8個,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科技部條件平臺1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創新團隊9個,農業農村部科學觀測實驗站3個,以及四川省重點(高校)實驗室3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社科研究基地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協同創新中心5個、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2個。學校還是2012年全國首批成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
對外交流廣泛、形式多樣。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和臺灣等22個國家(地區)的9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共簽署了115項交流合作協議。學校是全國首批有條件接受留學生的200所高校之一,還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學校建設與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澤民同志兩次親臨學校視察,對學校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賞。2002年1月,溫家寶同志批示:“川農大精神”應該總結、宣傳和發揚。2007年10月,溫家寶同志再次批示:川農大工作很有成績,辦學經驗值得重視。2008年5月,李克強同志親臨學校看望慰問“5.12”受災師生員工。2001年10月,李嵐清同志親臨學校視察,高度評價“川農大精神”,充分肯定學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是立校之本、科學研究是強校之路、社會服務是興校之策、文化傳承創新是榮校之魂、國際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辦學理念,牢固樹立學生為本、學術為天、學科為綱、學者為上的治學理念,大力弘揚“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繼續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會、自強不息”的校訓,堅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持續推進有特色高水平一流農業大學建設,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文中數據截至2021年3月)
四川農業大學都江堰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