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15 10:14:26作者:佚名
小學家長:我們都是奧特曼
當今的小學,是孩子的考場,更是家長的考場
有時,朱祥更愿意自己活在武俠世界里,那樣自己練就一身絕世武功,就可以行走江湖,快意恩仇,實在厭倦了,找個桃花島之類的地方,隱居休養。
但這樣的想象只能留在每天晚上的夢里,現實中,他是一個9歲男孩、三年級小學生的父親。在朱祥看來,小學校園就像一口開水鍋,他是條沒有武功的小魚,總有種被被煎熬烘烤的感覺。
因此,他閑暇時混跡于各種學生家長的論壇和QQ群,事無巨細地討論關于孩子的問題,也彼此獲得慰藉。
據2012年8月教育部在官方網站公布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數據,2011年,全國共有小學24.12萬所,在校生9926.37萬人。在他們背后,是數以億計的家長,這些早已離開校園混跡職場的年輕人,在跟隨子女重返小學校園后,才發現,如今的小學校早已和他們當年大相徑庭。
“可愛的數學讀十萬個為什么家長感悟,孩子我想對你說,我要對你產生興趣了”
胡錚霖,身為8歲孩子的母親,同時又是上海某民辦中學老師,孩子的爸爸張磊,從事IT咨詢工作,他說,孩子學業上的麻煩事兒,有時比IT咨詢難多了,他們當年在中學才感到的壓力,如今在小學就感受到了,社會轉型的躁動,正一代代向下轉移。
上世紀8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青年,像胡錚霖這樣的,逐漸成了家長,面對小學校園,碰撞和妥協摻雜了更多這一代人特有的脾氣和性格。
最讓他們感到無奈的,是各種作業的所謂“標準答案”,甚至是和答案無關的一些規矩。比如:解答應用題,一定要先寫“答”,不寫就扣分。
有時,孩子答的內容與標準答案實際上是一回事讀十萬個為什么家長感悟,孩子我想對你說,但只要不完全一致,還是會被判錯。如這道題:“三國里,成功實現草船借箭的是哪一位?”《收獲》雜志副編審葉開的女兒回答:“孔明”,老師判錯,葉開去看標準答案:“諸葛亮”。
網名“資深帥哥三毛”的家長說:“女兒三年級新換了數學老師,題目:動物園里有125只猴子145只老虎,問猴子加老虎一共有多少只?女兒答:一共有270只。被判錯并罰抄題目答案十遍,因為正確答案是:猴子加老虎一共有270只,孩子沒寫‘猴子加老虎’。”
牢騷歸牢騷,家長們還是坐在孩子身邊,板起臉孔,按照老師的要求輔導作業。不僅如此,還要為孩子們可能產生的厭學情緒做“心理按摩”。
家長們的網絡論壇里,“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是熱門話題之一。一部家長自發編寫的秘笈的解決辦法是:對于孩子不喜歡的科目,采用興趣暗示法,比如在孩子寫數學作業之前,家長陪著大聲說“數學,從今天開始,我要喜歡你啦!”或者“可愛的數學,我要對你產生興趣了!”另外,盡量讓孩子們把做作業想成愉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將再學會10個單詞!”“今天又學會了方程式的解法!”
在胡錚霖看來,這些做法是讓孩子樹立起“每天多做一點,就是成功的開始”的信念,從某方面看,這是一種成功學理念,當然,也可以樂觀地看待為,這是家長們為孩子不得不應付學業而采取的減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