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幾則關于今年高考" />
更新時間:2021-04-13 13:29:59作者:網絡
每年中國的高考,那確實成為中國社會的重大新聞,也成為國際新聞的熱點之一。就參加的人數看,今年報道全國有939萬人參考,那幾乎是千萬級國家的總人口數。
我們看幾則關于今年高考期間的花邊新聞:
一棟大樓內有一位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物業管理公司為了能夠確保支持考生休息,發出了電梯停運的通知,在高考的那幾天,晚上9點到次日7點,那高樓內96戶家庭,二,三百號人,為了一個考生需要徒步登高。
某地的一些家長,為了能夠祈求兒女高考獲得好成績,集體當街燒黃紙,當街跪拜,奪人眼球,引起交通受堵。
考場安保的新景象,手持微型沖鋒槍的警察,在高考考場外執勤,為確保高考學生的安全,學生連眼鏡都要脫下過安檢。
某市為了確保高考學生通行,在有些地方專設高考學生專用車道,甚至于有些高架路都有專用車道。
高考考場附近的賓館,照例成為高考經濟的受益者,很多家長包了幾天的賓館,為了兒女能夠多睡點,少點走路。那些條件不那么好的,也在中午訂了房間,讓兒女睡會。
高考門口的家長聚集,那已經不是新聞,家長們主動在考場周圍拉起警戒線,不讓車輛通行那在高考期間也不會被視為影響公共交通。
高考門口,那成年了的兒女出門后的場景,有遞茶水,飲料的,有帶點心,幫助擦汗的,父母幫助提包的,小車門都是父母在幫著兒女拉門的,那情景讓人感覺簡直是在幫著一群未成年兒童。
金榜題名,這是中國的成語。雖然現在一年有939萬考生,可今年招生總數在600多萬。也就是說,只要一般考生,幾乎都可以進入大學學習。而那還沒有計算現在中國名目繁多的各類成年人高等教育的額度。現在高考之所以還是出現那么多社會怪異的花邊新聞,高考還是每年折磨著考生以及他們以外的幾千萬成年人,那是整個中國考生不僅是要接受大學教育,他們在競爭的是所謂好的大學環境。因為中國的大學分等級的,大學的名聲或許是改變一個人社會地位的基礎條件。分分要爭,因為或許就是一分之差,那就成為是否能夠跨入理想門檻的事件。
一個家庭,三代人,花了18年的時間,為的就是這幾天見分曉,這成為家庭重重之重的大事件當然可以理解。對于社會普遍的認識,多少人在考慮最大程度地關注和幫助那些高考學子,因此出現了先前摘錄的那些社會花邊新聞內容。
中國的高考,某種角度說成為了最大的國考??陀^上,這些能夠參加高考的青年人,他們已經有過中考的經歷,已經是被帥選過的一批學習上的驕子。已經因為當年參加過大學讀書而成為社會主流的父母,希望兒女要走自己的道路,光宗耀祖。那些沒有機會進入大學的父母,尤其那些今天靠賺辛苦錢養活了兒女的父母,他們期待兒女一代通過高考翻身,能夠通過大學改變人生。這就是中國高考很難改變的社會基礎。
您看看離開高中,離開高復班的青年人撕碎滿桌復習資料和書籍,集體向學校操場撒紙的照片。您看看那些為了加分成為高考移民(異地參加高考)的學生和家長。您看看有些因為落榜,走向絕路的青年人。我們社會是否應該考慮給年輕人少點這樣單項的壓力,這對于他們一輩子心理都留下了高考陰影。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高考是一次性的事件,我們社會似乎應該逐漸讓上大學與人生幸福少點掛鉤,我們應該更多地讓青年人去參加社會實踐,多點懂得成年后腰那個獨立生存。不管做什么職業,能夠養活自己就是光榮的,就是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