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3 22:58:56作者:網絡
黑龍江,因河水含腐殖質多,水色發黑得名。
古稱“黑水”、“弱水”、“完水”,唐稱“望建河”,《遼史》稱“黑龍江”(遼金稱松花江入黑龍江后至海為“混同江”)。
清初,稱“薩哈連烏拉”。滿語,“薩哈連”意為“黑”,“烏拉”意為“江”。
清代又稱“烏江”、“烏龍江”。俄稱“阿穆爾河”。
黑龍江的名稱來源,有學者考證,遼初,太祖多以“黑龍”二字命名,如祖州有太祖廟曰“黑龍”,太祖陵有門曰“黑龍”。
《遼史·道宗本記》:“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即松花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龍江”。至此,“黑龍江”之名方顯于世。又有地方志記載:“黑龍江水黑,蜿如蛟龍,故名為黑龍江”。
擴展資料:
黑龍江,是流經蒙古、中國、俄羅斯的亞洲大河之一,位于亞洲東北部。中國古稱羽水、黑水、浴水、望建河、石里罕水等,蒙語稱哈拉穆河,俄語稱阿穆爾河。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以南源額爾古納河為河源,全長4440公里,在俄羅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鄂霍次克海峽。
黑龍江總長度,自海拉爾河源起4440公里(一說4370公里),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約5498公里,中俄界河長3000公里,俄羅斯境內長1400多公里,流域面積185.6萬平方公里。
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89.1萬平方公里。干流(自漠河縣西北部的洛古河村石勒喀河河口起)全長2821公里。是中國四大河流(包括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
黑龍江原為中國內河,僅次于長江、黃河,為第三大河流。清代,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上中游被劃為中俄兩國界河。
哈巴羅夫斯克(伯力)以下的下游由全部俄羅斯內河。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簽署最后邊界協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黑龍江流域廣闊,流域包括中國、俄羅斯、蒙古、朝鮮四國,15 個一級行政區,河源地區是蒙古草原地帶,中下游大部位于大小興安嶺林區的低山和平原地帶。流經內水力資源豐富,航運條件較好。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黑龍江
傳說現在的黑龍江在以前并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柏江在柏江上有一條無惡不作的白龍,經常變為白衣男子去勾引年輕女子。并且要求當地老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就要用十頭活牛羊丟入江中。而且每逢除夕都要兩對童男童女活生生的投入江中祭祀否則就發水淹城!老百姓們苦不堪言,卻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有一天,來了一位黑衣男子,見當地百姓民不聊生,就問當地百姓。當他知道原委后告訴大家他有辦法解決當地百姓見他瘦弱無力,都不相信他。這天,黑衣男子來到柏江邊,大家好奇都來湊熱鬧。只見此男子化作一條黑龍與白龍打斗起來,直斗得昏天黑地。但是這黑龍因法力不高,被白龍所傷,流了一滴龍血到柏江中,只見整條江都黑了黑龍便潛入柏江旁邊的一條不知名的小江中,此江旁邊多是松樹,開著白色的花黑龍潛入后,旁邊的松樹紛紛落下花朵,將整條黑龍蓋住,而白龍在空中卻看不見黑龍。黑龍趁其不備終于擊敗了白龍,把白龍弄死了,但松樹卻從此不開花了。從此黑龍保這一方平安,年年風調雨順而人們為了紀念黑龍,便將柏江改名為黑龍江,那條不知名的小江改為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