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選擇專業的首要因素。一方面,如果一個人一生都要和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 />
更新時間:2021-06-14 20:10:26作者:admin2
我建議在選擇專業時要綜合衡量以下自己的幾個方面,就是“興趣第一、揚長避短、考慮需要”。
興趣是選擇專業的首要因素。一方面,如果一個人一生都要和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打交道的話,那么會過得很難受;另一方面,興趣也決定了你能不能有恒心毅力堅持考研復習,并保證較高效率。調查表明,強打精神的復習考研,最后大部分是考不上的。
考慮未來就業。 不同學科和專業之間就業率相差很大。例如本科畢業生中,政治學、林業工程、材料、儀器儀表等學科畢業生的即時就業率在90%以上,而體育、植物生產、水產、中醫學、農業經濟管理等就業率低于50%。研究生畢業時的情況要好好得多,但總體情況也仍如此。
實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孟嘗君養士三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甚至包括雞鳴狗盜之術。大到人生能否成功,小到考研是否順利,都要看能不能很好地揚長避短。首先是看現有基礎。如果你從末接觸過計算機,數學又學得不好,現要卻要報考清華計算機專業,那么最好還是不要冒那個險。其次,還要看客觀學習能力。如果自己的邏輯思維確實不夠發達,那么復習起理工科專業來確實會非常吃力,效果不見得好。如果記憶不強,報考歷史專業恐怕也成問題。
是否志在必得。 前途寬廣,本科畢業后工作無憂,今后深造機會也還有,那么建議你選擇一個自己最想去的專業拼一把,成則更好,不成也無所謂。要是你指望通過考研來改變一生命運,志在必得,那么建議專業目標定得別太高,這樣穩妥一些。
個人的客觀需要。這一點很現實,也很無奈。比如家庭原因或個人原因要求你必須盡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那么即使你對文學情有獨鐘,也可能不得不考慮現實情況。
選擇專業,除了對自己的綜合情況要有一個大概的科學估算外,還應該避免常見的幾種毛病。
一是鼠目寸光。判斷專業如何,就業前景好壞,是否有市場,只盯在鼻子尖上。時間過得快,專業勝衰更快。幾年工夫,足夠從在大紅大紫落到無人問津。大三起碼要大概地看到5年以后(研究生畢業)專業的發展趨勢。
二是人云亦云。自己對自己缺乏認識,沒有判斷力。明明讀懂一個法律條文都在花上半天,看到別人一窩報法律,自己也要去湊熱鬧。
三是過于急功近利。絕大部分情況下,選擇專業其實主要依據的就是“功利”的標準。但凡事不能過頭,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則不達,因為那樣會蒙蔽你的眼睛,造成專業選擇上的失誤。
在專業選擇上,有個故事可以參考。話說古時候,有個士子一心想功成名就、封妻蔭子。年少時天下太平,皇帝重文士,于是士子一頭扎進書堆。不想換了皇上,忙于開韁拓土,重用武人,士子于是趕緊學劍。劍未學完,又換了皇上,馬放南山,偃武修文了,士子只好再捧起書來。時間一晃,人已垂垂老矣,這時新皇上又喜用年輕人了。這個士子命運多桀,自然有生不逢時的因素,不過自己是墻頭草,沒有定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不論哪個專業,關鍵是要搞出名堂來。只要有成就,其他一切物質上的、精神上的回報都是水到渠成的東西。何況,現今的社會,職業上早已不是從一而終了。據對北京地區高級白領的調查表明,95%的人有過跳槽的經歷;62%的人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無關。許多知名企業的老總并非企業管理專業出身,相反倒有不少哲學、中文的畢業生。
因此千萬不要象那個士子一樣,盲目追求時髦,最后落個兩手空空。
關于國外一些學校的排行榜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你可以在正規的大學之間就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進行比較:主要是比較該專業的發展水平、師資、教師輔導情況、收費等情況進行比較。有的學校雖然不太有名,然而恰好你所想學的這個專業特別好,收費也不高,又具有較好的留學生教育傳統,學生特別是留學生會受到良好的輔導,那你為什么不選擇它呢?
很多人只管拼命地往一流的學校擠,卻沒有仔細調查過要考的專業的排名和質量。比如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大學很厲害,但很難考。而某些學校的某個專業很厲害,卻沒有它們難考,像IOE教育學院的教育專業在英國排名第一,所以要讀教育的話,考這所學校也許更適合。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