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03 16:51:33作者:網絡
否則怎么敢錄取你,不參加高考想上大學是可以、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選拔后,高考成績可僅作參考)自主招生是中國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擴大高校自主權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選拔由高校自行組織,一般由筆試、面試兩部分組成。通過自主招生選拔的考生必須參加高考(07年起上海地區考生通過復旦,然后家里人托關系讓他上了一個二本,現在已經工作了。一些不是好的學校,這就要錢和關系了,我以前一個同學高三沒上完就不上了,在高考錄取時可獲得20分或不等的優惠。自從2003年開始,我國就通過實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允許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以選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發現的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根據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數不能超過試自主招生面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
所以說,參加高考是一定的,大專了什么的,都可以用錢進去的,你不參加高考,人家怎么知道你的學習成績
登陸自主招生網查詢一下就知道了。
2009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測試將接踵而來。對準備迎考的高三學生來說,確實是不小的考驗。學生們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將要啟動的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這是目前考生和家長關心的話題。考前心態要放平
面對大學自主招生考試,想要脫穎而出,學生們不僅需要在水平測試和面試中過關斬將,還需要經歷心理素質考驗。面對降臨在自己面前的難得的好機會,學生們很想一把抓住它,但似乎又覺得缺少幾分把握,所以,他們興奮之余更多的是緊張和焦慮。不少學生考前“臨時抱佛腳”,進行“惡補”,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高三復習。其實,大學自主招生相關的水平測試和面試完全不是以應試為導向的,更多的是以素質教育的理念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因此,平時的積累非常重要,“臨陣押題”基本沒有多大用處。
處理好幾個關系
“練”與“考”的關系。大學自主招生的測試題大都側重平時積累,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和“臨時抱佛腳”就能僥幸過關。花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去進行所謂的考前準備是不理智的。考生不妨把自主招生考試當作一場“練兵”,力求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就行。
“失”與“得”的關系。大學自主招生考試考查的是考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試心態,考查考生的知識功底和表現能力。在考試中假如被無情淘汰,學生們要認識到,這只是暫時的失利,不能就此一蹶不振。失利者要尋找不足,重振旗鼓,全身心地投入到之后的高考復習中去。學生應有這樣的認識:自主考試使自己得到了一次人生歷練,積累了一次考試經驗,這段難得的經歷將成為寶貴的人生財富。
“爭”與“和”的關系。自主招生考試的競爭性,還可能使同學關系緊張化。在算計與提防他人的過程中,一定會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與壓力。高三學習本就非常緊張,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加壓都是不可取的。因此,考生應避免不必要的爭斗,以和為貴,在通往奮斗目標與成功的道路上,多一些相互陪伴與支持,多一些合作與幫助。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的迎考氛圍,將有助考生獲得更多的愉悅心情,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正確看待加分優惠
通過自主招生的學生將獲得高校承諾的加分優惠,這是自主招生受到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否能夠獲得加分優惠,對高考確實會有一定影響,但對最終是否進入大學,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學生們應該了解,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獲得的加分是建立在高考分數達到錄取分數線基礎上的。事實上,在高考中大家仍然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加分只是對達到大學錄取分數線學生的一種額外獎勵,它本身不對考大學這個目標產生影響。所以,學生們應該以輕松、理性的心態對待自主招生。
即使在大學自主招生中一無所獲,考生仍然可以通過高考來達到自己的目標,自主招生不是最后的“宣判”,只是考前的一次“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