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客觀題要想全部做對,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為了能更好地證明這個觀點,我們還是先認識一下高考語文試卷中的客觀試題。
我" />
更新時間:2022-04-17 03:17:39作者:admin2
我是張旭語文,很愿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高中語文客觀題要想全部做對,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為了能更好地證明這個觀點,我們還是先認識一下高考語文試卷中的客觀試題。
我以2019年高考全國卷(2)為例說明之。
2019年高考全國卷(2)共有客觀性試題13道。其中論述類文本3道、實用類文本2道,文學類文本1道、文言文閱讀3道、古代詩歌閱讀1道、語言文字運用3道。試題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主要有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文體的手法運用、文言斷句、文化常識和語言文字知識。那么,這13道試題通過平吋怎樣的學習,在考試時才有可能拿高分呢?
第一,積累、掌握議論文、散文、小說和古代詩歌的寫作手法的運用特點,記憶它們的專用詞匯。
比如:古代詩歌寫作手法中的托物言志,你就要弄明白什么類型的詩歌最常用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特點是什么,它與借景抒情有什么區別。
〖例如〗
2019年高考全國卷(2)中論述類文本閱讀的第2題就是考察論證方法的。
如果平時沒有掌握議論文論證方法的相關知識,那么,這道題選擇時就有困難。
試題如下: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用先總論后分論的結構,論證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從體式風格和內容兩方面,來論證杜甫詩歌創作的汲取之博與途徑之正。
C.文章在論證詩人對待悲苦的態度時,將杜甫和陶淵明、屈原等詩人作了對比。
D.文章論證了杜甫所以對時代苦難有擔荷力量,是因為他廣泛汲取了前人傳統。
〖答案〗D
第二,積累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文化常識在高中課本中沒有專題講解,它就存在于高中文言文課文中,所以,平時積累就很重要。
請看2019年高考全國卷(2)文言文閱讀中的文化常識考題: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戎。
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
D.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罰之中較輕。
〖答案〗B
第三,掌握文言文斷句的特征。
文言文斷句在高中課本中也沒有專題講解。
那么怎么學習、掌握文言文斷句的知識呢?
高中課本所選的文言文,都是斷好句的,所以在閱讀時就要善于總結其斷句特點。
請看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2)中文言文閱讀第10小題: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答案〗B
第四,學會對現代漢語語言毛病的判斷。
語病知識,高中課本中同樣沒有專題講解,對它的學習就要靠自己,這個內容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專題講解,要經常拿來復習學習。
不過,語病的判斷是比較難的,所以學起來很費力。
請看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2)語言文字運用中的語病判斷題。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畫家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文化內涵及現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體現,是新時代美術創作至關重要的藝術法則。
B.畫家能否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文化內涵及現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呈現,是新時代美術創作并行不悖的藝術法則。
C.畫家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文化內涵及現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呈現,是新時代美術創作并行不悖的藝術法則。
D.畫家能否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文化內涵及現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體現,是新時代類術創作至關重要的藝術法則。
【答案】A
第五,積累和掌握客觀試題的解題技巧。
解題技巧很重要,掌握了它,做題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解題技巧需要自己規納總結。
我以2019年高考語文試卷(2)中的第10小題為例說明解題技巧的重要性。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解題技巧】
01、先比較四個選項中第一個斷句的不同點。比較后發現四個選擇在“公叔曰/”后出現了不同,BCD三項相同,A項不同。
02、根據自己掌握的文言斷句知識,判斷BCD三項和A項誰的斷句正確。我們發現A項錯誤了,所以首先排除A項。
03、再比較BCD三項中從“有奇才/”之后,哪處斷句不同。比較后可知,BC相同,都在“聽之/”處斷,D項則斷在了“舉國/”處。
04、用斷句知識判斷可知,D項錯誤了,所以排除D項。
05、比較BC兩項中從“聽之/”后的不同處,結果B項斷在“用鞅/”處,C項斷在“不聽/”處。判斷可知正確選項是B項。
總之,想要在高考客觀試題中拿到高分,積累很重要,但積累什么知識,高考試題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就看用心不用心了。另外,必須要掌握不同題干的解題技巧。【原創文章,引用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