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和老師體驗如何?
家長更累,負擔更" />
更新時間:2021-11-24 12:14:18作者:admin2
問題很簡單,老師再辛苦也比你在工地搬磚強,所以像你這樣的搶著當老師,可是沒資格呢,真開心[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家長更累,負擔更重,孩子更苦。孩子三點半放學,延時到五點半,按規定這兩個小時學生可以做作業或參加活動,實際上教師仍在上課,作業還得回家做。五點半放學,接到孩子后匆匆忙忙送到培訓班,八點回家,吃點東西,接著做學校布置的作業。周末不參加學科培訓了,但仍要參加素質培訓,音體美都要中考了。
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
一是不符合客觀實際。拿教齡來說,老師的黃金教學年齡約為25——45周歲,剛畢業時沒經驗,45歲以后精力、體力都會下降,拿什么和年輕人去拼?誰都會老,況且教齡只是隔幾年普調一次,這個差距也不是太大的。當前職稱考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如將學校領導的打分置入后,可能就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如將論文發表等作為晉升職稱的一些條件,好多老師只能花錢發表論文,這些不好的情況讓很多老師對職稱評聘很不認同,但如果簡單地將成績作為劃分教師的唯一標準,同樣會產生很多問題和矛盾,況且職稱晉升的條件中對教學成績、業務能力也有涉及。
二是不符合評價實際。從教師來說,有不同學科,如美術、體育、音樂一般是不考試的,如何按教學成績來發放工資?從學生來說,當前普遍會把學生根據成績劃入不同層次的班級,那么成績較好的班級和成績較差班級的老師如何區分?工作又如何安排?即使是同層次的班級,為了提高成績,老師們紛紛爭奪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能否接受?家長能否贊同?
三是不符合教育目標。教書育人,育人為首,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唯成績論如何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育人目標怎么才能實現?
所以,這個觀點是簡單化、片面化的一種錯誤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