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兩所學校都是一線城市中的財經類院校,專業特色風格相近,卻又各" />
更新時間:2021-12-23 16:25:28作者:admin2
首先更正提問中的校名:正確校名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不是上海對外貿易大學。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兩所學校都是一線城市中的財經類院校,專業特色風格相近,卻又各有所長。如果從學術專業水平的角度來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專業水平更高。但是從際就業角度來看,兩年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相差不多。從高考志愿選擇的角度出發,個人認為以將來的就業地區為依據選擇志愿最好。將來想在京津地區很發展的選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將來想在長三角地區發展的,選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下面我們從學校發展歷史、學科專業水平、主要就業地域等方面對比一下兩所學校的一些區別。
一、學校發展歷史比較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與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淵源很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60年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創建時由上海外國語學院(外貿外語系6個語種)、上海外貿干部學校合并,組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隸屬于外貿部。學校于1962年并入上海外國語學語,1964年上海外國語學院外貿外語系又改建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學校又獨立設置,結束了這次聯姻。到1972年,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再次并入上海外國語大學。1980年,并入的部分又開始單獨辦學恢復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在計劃經濟時代,學樣的畢業生由外貿部分配工作,所以學校的主要特色,在于對外貿易,進出口貿易。至今學校的“外貿”特色比較明顯。1994年學校歸為上海市管理,2013年學校更名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學校現有在校生13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000多人,碩士研究生近3000人,留學生近1000人。有專任教師800多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前身是北京經濟學院和原北京市財貿學院。北京經濟學院第二次組建,是1973以原北京經濟學院、原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農業經濟系、財政貿易系、計劃統計系)和原北京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三個院校的專業教師和干部為基礎,組建新的北京經濟學院。北京財貿學院前身是北京市財政貿易干部學校,是由北京商業干部學校、北京商業職工學校、北京糧食干部學校、北京供銷合作干部學校、北京服務局職工訓練班、北京銀行訓練班等6單位合并成立,到1978年發展為北京財貿學院。北京經濟學院和原北京市財貿學院在1995年合并組建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0多人,碩士研究生3000多人,博士研究生400多人,留學生400多人。有專職教師800多人。
二、學科專業情況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現開設33個本科專業,其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金融學、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有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外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點暫無。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共有4個學科上榜:應用經濟學B、法學C+、外國語言文學B、工商管理B-。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現開設44個,其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經濟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學校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相應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有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共有6個學科上榜:理論經濟學B-、應用經濟學B+、統計學B+、管理科學與工程B、工商管理B+、公共管理C+。
從專業水平來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有一級學科博士點,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沒有,高低立判。
三、就業區域比較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畢業生,就業集中在上海,占比達到85%以上。2017屆本科畢業生在上海就業比例達到了87.64%。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生主要就業區域在華北地區,集中在北京。簽約的本科生有 1151 人在京津冀地區就業,占簽約人數的 84.26%;北京獨占1141人。
兩校畢業生從事的具體工作,其實差別并不大。金融、商貿行業居多,不必詳細比較。薪酬方面,北京上海的差別也不大。但這兩所學校的在當地就業的比例很大。所以,在選擇上,就看未來想要就業的城市,想去北京,就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想去上海,就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我是吉林樺甸高考志愿咨詢師,歡迎評論區交流不同意見。關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