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影《黃河絕戀》觀后感黃河絕戀黃河,中" />
更新時間:2021-04-13 17:21:00作者:網絡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t0vEv-VdvpsdfbHRXlpPzWgzuo7RMWuxigzemYDx8UvZDSLrzA24tdJO4-fm4sg7ZZo-mZLReYH7v0aWZefuPq
紅色電影《黃河絕戀》觀后感黃河絕戀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征,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圣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曲生命的絕響!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后,死里逃生。爾后,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并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么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癡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后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于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并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 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曲生命的贊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觀后感300字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伴著這部強勁有力的曲子,我看起了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 這部電影主要描述的是一個12歲的小英雄潘冬子和地主敵人作斗爭的電影。在暗無天日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柳溪鎮,暫時還處于在大土豪胡漢三的占領下。冬子出身貧苦,媽媽是一名共產黨員,爸爸是一名紅軍戰士,小冬子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小小年齡就想當紅軍。他在爸爸隨紅軍主力撤離,媽媽為掩護鄉親們撤離遭遇不幸被胡漢三活活燒死的情況下,不消沉,不害怕,反而變得更加堅強了。潘冬子參加游擊隊,積極加入對敵斗爭。他在戰斗中拆除吊橋,切斷了敵人逃跑的后路,使敵人繳槍投降;冬子和趙爺爺到山下為游擊隊弄鹽,他巧妙的把鹽化成水,倒在衣服里,騙過了敵軍的搜查,在米店里,他發現米店老板不把米賣給窮人,而是賣給國民黨的部隊,就想出法子叫百姓把米搶光了;他沉著應對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盤問,找機會砍死了胡漢三,為大家報了仇,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看了這部影片,我打心眼里佩服冬子這個少年,冬子和我的年齡差不多,卻做出了那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來,真是不容易。看了這部電影,使我認識到戰爭年代的少年為了中國解放,為了人民翻身,不怕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為我們爭取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后報效祖國。紅色電影觀后感:觀《南京!南京!》有感 最近我觀看了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鐘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涂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里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愿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只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回音蕩蕩。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后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回腸蕩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云居然沒有舉手?盡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圣的光輝里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茍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云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云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盡管她最后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后,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后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并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