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3 22:23:58作者:網絡
八佰觀后感郝瑞兆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為守上海最后防線四行倉庫,僅與英美租界相隔一條蘇州河,孤軍奮戰4個晝夜,營造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佰人。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在于一河之隔兩種不同的景象,一半繁華景象和一半的戰爭場面給人帶來視覺沖擊。感觸最深的一幕是每個晚上四行倉庫的軍人們看著對面的繁華景象,那是他們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環境;對面的學生想要去到對面和軍人們為了這個國家去奮斗;一根電纜線看似平凡卻是用一個個人的尸體趟過去的,他是四行倉庫的軍人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途徑,他是托起后半段劇情的重要紐帶。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淞滬會戰便是這部電影的原型。從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日軍就加快侵略中華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從真實的角度上這部電影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們真實感受到了當時的歷史情形和人們苦難的生活環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19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了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然而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占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占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后,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并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于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只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堅守陣地。我想每個為了這場戰爭犧牲的人,他們的內心一定非常的強大,他們為了現在的繁華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礙我們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們總會努力的跨過它,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我們中國一定會強盛起來,我們再也不是那個軟弱無力、任人宰割的中國。
八佰電影由管虎導演,拍攝,制作,后期剪輯技術可稱一流,作為復工復產后的一部國產大榜電影,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這部電影以較為可信的歷史史實為創作背景,加以藝術化創作,為大家呈現了一段精彩,感人,振奮的歷史。 有以下血性又感人的幾個畫面:人肉炸彈 幾名國軍將士抱著炸藥包從樓上跳下,炸毀日軍的鐵板和進攻的日軍 冒死送旗 電影中有一位女性從蘇州河中游到四行倉庫,帶去一面青天百日旗,歷史原型就是上文提到的童子軍送旗幟。 誓死護旗 國軍在倉庫頂上升起青天白日旗,遭到日軍飛機的猛烈攻擊,一波又一波的將士沖了上去,只為護住旗幟不倒,一堆人倒在血泊中,護住了旗幟。 團結一致,絕不丟下一個 守軍接到撤退命令,進入英美租界,在撤退的時候,遭到了日軍的伏擊,中國軍隊團結一致,絕不丟下一人。 俠肝義膽 租界人民冒死為四行倉庫送去電話線。 從作品質量上來講,這部影片值得走進電影院,而且最好選擇杜比影院,杜比影廳,IMAX。因為它,不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