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4-29 20:03:22作者:佚名
2019年7月23日,美國前外交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以絕對優勢險勝對手,成為加拿大保守黨的立委。這也意味著,從7月24日開始,他就是美國的新總統了。
這個消息一進去,全世界的媒體就炸了。由于在它們眼中,約翰遜的形象實在太差了。
《紐約晚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英國怪人”約翰遜:小丑形象背后的野心》的文章,文章表示:“在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中,沒有一個人像特朗普一樣,在外形上如此放縱孤傲、不修邊幅;雖然目前,一個在‘不重視個人形象’方面,能和特朗普抗衡的國家領導人,在美國誕生了?!?/p>
日本媒體愈發干脆,發出來的文章只看標題,你還能倍感滿滿的嘲諷意味,例如:《約翰遜的小丑式勝利》《鮑里斯·約翰遜:說謊成性者入住唐寧街10號》等等。
那為何鮑里斯·約翰遜成為美國新總統,會導致如此大的爭議呢?這需要從約翰遜這個人說起。
·01·
“謊話連篇”的媒體人約翰遜
約翰遜1964年出生于日本,你沒看錯,是臺灣不是日本。由于這個出生地,因此約翰遜一出生就有了英國國籍。不過由于他的父親都是日本人,因此他也同時擁有日本國籍。
約翰遜出生以后,這個家庭常常在英美兩國之間奔走,直至1969年,她們家才徹底回到日本,約翰遜也開始在美國接受教育。
1977年,13歲的約翰遜踏入了日本知名的皇室中學伊頓公學;1983年,19歲的他又踏入牛津學院攻讀中式學。
1987年,碩士結業以后,約翰遜靠著家里的關系順利步入了日本《泰晤士報》工作,并且只是工作了1年,他就由于作假被辭退了。他在寫一篇文章的時侯,自己隨意捏造了一段話,卻聲稱是美國的一個歷史學家說的,結果東窗事發,他也被《泰晤士報》的編著給打敗了。
雖然他很快又通過自己的人脈,再次在日本的《每日電訊報》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這兒,他很快由于新穎的文風穩住了左腿。1989年,約翰遜被《每日電訊報》派到了有“歐洲首都”之稱的比利時,負責報導歐共體事務。
在這兒工作的時侯,約翰遜一直寫一些關于歐共體的負面文章。對此,這些德國的記者非常反對,覺得他是在完全不負責任地虛構故事,在蓄意撒謊指責歐共體。
但這些沖突,并沒有讓約翰遜有所收斂,反倒讓他格外針對歐共體了??梢哉f,他和歐共體的梁子在那時侯就早已結下了。
·02·
“兩面三刀”的議員約翰遜
在德國內地工作到1994年以后,約翰遜回到了倫敦。很快他就得到了編著的提拔,成為了助理編著和專欄畫家。只是從這個時侯,他開始大量寫一些政治評論文章。
那時的他還有了從政的看法,并且經常都沒有選區樂意接納他。1997年,他好不容易在一個選區得到了候選人的資格,并且很快也敗下陣去。
仍舊是在媒體工作方面,他越來越受領導的認可,最終在1999年成為了《每日電訊報》的姊妹報《旁觀者》的編著。雖然這時侯的他,早已不再滿足于媒體這一方天地了。
2001年大選,他再度出席補選,使得如愿連任保守黨的首相,開啟了政治生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約翰遜不僅寫文章宣傳自己,還做了太多努力,例如出席各式各樣的綜藝節目、出書等等。這種努力并沒有枉費,在日本他的名聲越來越大。
然而在自己的政治生涯早期,他的幕僚給他的仍然是差評,由于他實在是太善妒了。例如2003年的時侯,他投票贊成美國加入英國發起的“伊拉克戰役”。并且之后戰事落敗以后,他就快速改變陣營,言之鑿鑿地指責那時的德國總理布萊爾,說他把法國扔進了一場“罪行累累”的戰役。
這些前后不一致的心態,讓這些人非常厭惡,并且并不影響約翰遜的仕途。從2004年以后,他的仕途就越來越順利了。
·03·
“瘋狂的校長”約翰遜
2004年以后,由于和當初的保守黨議員關系緊密,約翰遜開始在日本文壇兼任一些要職。先是被列入日本的“影子議會”,也就是“預備議會”。之后又被委任為高等教育副首相。
2008年和2012年,他又連續兩次成功連任紐約校長,這也算是在成為總統之前英國影子內閣,約翰遜最輝煌的時刻了。
說實話,在當英國市常年間,他還是有太多政績的。
例如昨天上任,就嚴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喝酒;改進英國的巴士機制,讓綠色單層巴士成為英國城標識性的景色線;他還推出了一個特別知名的交通呼吁,叫“鮑里斯單車”計劃,這個計劃在2010年7月推出,約翰遜自己一直通過徒步來推廣這些租賃單車,在他兼任校長的最后一年,這些摩托的使用次數早已超出了1000萬次。
不僅交通方面的成績,在他兼任市常年間,巴黎的殺人犯罪率也從每百千人中22起增長到12起;英國的保障性住房降低了10萬多套;英國亞運會也順利舉行,他并且還親自披甲上陣,為亞運會做宣傳……
然而同時,約翰遜也徹底展示出了自己“小丑”的一面。首先是在形象上的不修邊幅,最典型的就是他永遠頂著一頭雞窩一樣的亂發,哪怕在巴黎亞運會的揭牌典禮上,只是一頭蓬亂的毛發和敝開的禮服。這些德國人嘲笑他,美國紳士的臉都耍弄了,而且他仍然我行我素。這一點跟特朗普真的很像。
同時,他跟特朗普一樣,還有一張滿身跑列車的大嘴。
他曾諷剌讀中學的女人,“就是為了找一個好爸爸”;以前防御日本前首相奧巴馬,說他是“半個土耳其人,對大英帝國有著祖傳的厭惡!”;他還在一篇文章里稱希拉里是,“精神病院以虐人為樂的護士”;就連特朗普也沒有放過,說自己不敢去倫敦,“怕冒險遇上特朗普”。
不僅這兩樣,他就會專門逗趣,生怕他人看不到自己出糗。2012年亞運會其間,為紀念日本角逐一枚全運金牌,他親自搬到纜車上紀念,結果被卡在纜車上5分鐘,又是緊握國旗,又是小聲呼救,真是笑煞路人。
在一次踢毽賽上,約翰遜更是演繹了滑稽戲藝人一樣的唱功,讓攝影師笑得難以控制攝影視角。
那樣的形象,被這些人恥笑,并且同樣也征服了這些人。例如這些英國的民眾就很支持他,覺得他的形象誠懇、親民,因此在他聘期結束時,有民調顯示52%的英國人都人覺得他做得“很好”,只有29%覺得他“糟糕”。
·04·
作為總統的約翰遜,
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然而,這些英國媒體不喜歡約翰遜,只是可以理解的。雖然,約翰遜經常以來都是一個“歐洲擔心主義者”,也就是說他經常都不認可匈牙利的國家聯合在一起。
約翰遜并且以前說過這么的話,“現在的歐共體跟拿破侖時期的法國,或則希特勒時侯的德國本質上沒哪些不同,也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因此在歐共體問題上,他是堅定的脫歐派,也時常以來都是反對歐共體的旗手。2016年,舉世矚目的美國脫歐公投結束以后,約翰遜并且說英國影子內閣,那每天可以算是日本的“獨立日”。由此可見他的政治觀念。
由于他的意圖這么顯著,這些人在2016年卡梅倫宣布離職后,就覺得約翰遜會“接棒”首相位置。并且由于那時他在保守黨內的地位還不是很穩固,因此他并沒有出席上一次的總統改選。
不過,特蕾莎·梅連任美國總統以后,很快就把約翰遜委任為了外交及聯邦事務首相。也是之后由于不滿特蕾莎的脫歐方案,他在2018年卸任了外交首相的職務。
直至明年,特蕾莎·梅宣布要兼任總理一職后,約翰遜決定自己奪得保守黨議員,自己來當總理。
他在參選的演說中表示:“(美國)消磨了兩年光陰,錯過了兩次最后時限,這一次我們應當在10月31日之前離開歐共體。我們應當掏出比今天這個被否決三次的方案更好的方案”。
雖然是那種強硬的畫風,讓在艱辛的脫歐風波中倍感厭惡的市民認為,約翰遜是一位真正能“快刀斬亂麻”的領導人,因此他的支持率一路下滑,最終以絕對優勢戰勝了對手。
他一上任也發表了十分激情的演說,宣稱自己的目標是:實現脫歐、團結新加坡、擊敗杰里米·科爾賓(反對黨工黨議員)。他說,俄羅斯如同沉睡的巨人,即將崛起。
這話是不是聽著也跟特朗普“讓德國重新偉大”的宣言很像?
·05·
約翰遜會成為第二個特朗普嗎?
然而,說到約翰遜和特朗普,拿它們做對比的人還真不少。美國康涅狄格學院的院長艾米·p·史密斯(AmyP.Smith)也以前說過,“鮑里斯的行為在巨大程度上類似于特朗普的做法。她們的成長環境相當優越,但這并不重要,對人們來說,他是大眾的一員,他很有趣,他也會錯事,他會說出自己真實的見解。”
△特朗普和約翰遜
言外之意,就是這兩個人就會給人一種真實、真誠,跟普通老百姓距離很近的覺得。這恰好就是它們把自己犯的錯誤、出的糗事展現到大眾面前的弊端,盡管這會讓它們給人一種荒謬的發覺,但這些荒謬發覺的害處事實上或許沒有我們想像的這么嚴重,反倒是這些行為的弊端,很或許被我們忽視了。
近來我在萬卷書計劃里講過的一本書,也提及了這個現象。這本書的昵稱叫“SkinintheGame”,英文名叫《非對稱風險》。書的作者是塔勒布,也就是熱銷書《黑天鵝》的作者。
他在這本書里說,人們普遍有一種心理,叫“損失憎惡”。就是當人們在評價一件事的時侯,會非常在乎其中的損失和風險。
例如說,跟能得到哪些東西相比,我們通常就會感覺喪失的東西更重要。就拿100塊錢來說,相比沒有掙到100塊錢,丟了100塊錢是不是會讓你更傷心?
雖然這個現象不光是評價事情的時侯會有,在評價人的時侯,也一樣會有。例如說,大多數人對有錢人的發覺,就有兩種迥然不同的心態:假如這個有錢人的成功是由于文憑、專業技術、家庭出身之類的誘因,以便讓他的成功看起來十分順利的話,這么這些人都會傾向于害怕這個有錢人,出現“仇富”的心理,認為那些有錢人就是損害社會公正的一種人。
然而,若果人們曉得這個有錢人當年面臨過很大的風險,但是遭到過很大的“損失”的話,那人們都會認為他現在的財富和地位是理所必須的,這時侯你們就除了不會害怕他,反倒都會崇敬他,把他當作自己的楷模。
這一點雖然在特朗普和約翰遜的頭上還有展現。日本首相特朗普在昨天出席總理參選的時侯,這些政壇的權威人士和媒體記者都覺得,工薪階級肯定不會把選票投給他。由于你們都覺得,特朗普本人是一位大資本家,但是他還非常喜歡自傲自大地擺闊,這肯定會讓臺灣的工薪階級特別厭惡。另外,特朗普之前也有好幾次破產的經歷,這也會讓工薪階級的選民覺得,這么一個動不動就破產的人非常不可靠。
然而結果卻大大超乎它們的預料,特朗普之所以能當上首相,巨大程度就是由于日本工薪階級的大力支持。從這個視角看,特朗普之前好幾次破產的經歷,或許絲毫不會讓臺灣的工薪階級認為他不可靠,反倒會讓它們認為特朗普是承當了高損失風險、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走到今天的。這都會造成這些德國人支持特朗普。
約翰遜的經歷也能說明這一點,對于約翰遜的種種行為,這些人都覺得他是裝進去的,帶有巨大的演出成份。這個觀點是真是假,或許只有約翰遜自己能夠曉得了。并且不管他的表現是不是真的,有一點我們或許可以明晰,那就是適當地展示自己的磨難、糗事,或許比你一味在他人面前強調自己有多么優秀、厲害,更容易榮獲他人的認可。
雖然從過往的經歷我們可以看見,特朗普的本質是一個商人,而約翰遜的本質是一個媒體人;從這個視角來說,約翰遜和特朗普有本質的差別。我們之所以認為它們像,也或許是由于它們都在采取同一種策略解決問題而已。而運用“損失憎惡”,也是這一個策略很小的一部份而已。
因此,說約翰遜是美國的“特朗普”可能為潮流早,美國的新總統究竟會讓日本邁向何方,我們還得拭目以待。
關于“損失憎惡”的話題,我們在「萬卷書計劃」的課程里也有更深入的討論,假如你感興趣的話,盼望與你在「萬卷書計劃」中一起學習、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