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后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 />
更新時間:2021-06-07 13:00:17作者:admin2
??花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
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后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為可抵防惡氣。
五色絲的五色代表五行,漢代信仰五行陰陽之說,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驅邪迎吉作用。
??青色屬木,代表東方,赤色屬火,代表南方,黃色屬土,代表中央,白色屬金,代表西方,黑色屬水,代表北方。以動物為標志,東方為青龍,南方為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為玄武(龜蛇),中央為黃龍,均為靈物。五色絲可以驅邪避瘟的象征意義遠比實際功能明顯,因為至今沒有關于這幾種色彩為什么會消災去病的具體說明。
??可見這是俗信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節日用的艾葉、菖蒲、雄黃等醫藥功用顯然不同,純屬俗信求吉的需要。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節日的五色絲又充分表現了祝賀的含義。
兒童用五色絲系脖頸、纏手足腕,俗稱長命縷、續命縷、百歲索、健索。
??遼代北方民族婦女于端午日系五色絲于手臂上,俗稱合歡結,遼代婦女把五彩絲扎成人形簪在發髻上,也叫長命縷。遼、金皇帝系五色絲,并遍賜群臣僚屬五色絲,又稱賜長壽縷。江南用紙帛折菱角方后再纏以五彩絲,于節日相互饋贈,婦女將這種叫做“襞方”的節日飾物綴在胸前,以示婦女在女性勞作方面的功績。
??這些習俗已經與避兵鬼、除病瘟關聯不多,更多的是從正面祝福祝壽。這正是端午節在驅邪避瘟的同時所具有的祝賀祈壽的積極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