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6-24 13:27:25作者:admin2
中國史書記載,夏朝時期有的貴族家里還建過龍囿,養龍食龍,后來龍遁跡深山大澤之內生活,偶爾在人間亮一下身影。可以說是龍不但存在,而且今天還現過身,只是與絕大多數人無緣。有一種觀點以為,凡超自然的事,信則有,不信則無,龍和鬼神一樣,全憑信仰決定有無。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主觀意識決定不了客觀現實,比如你相信自己能活一千年,你不信自己會死亡,難道就能信則有,不信則無嗎?有人會說科學證明不了龍存在,因為沒有找到龍存在的證據,所以世上自然沒有龍的。那么,科學也同樣證明不了龍不存在,因為要證明世上有龍,只要捕捉到龍或者展示龍的照片、龍的足印模型就可以了;若想證明世上無龍,那你必須把凡是龍能藏身的高山、大澤、江河、密林都仔細勘察一遍,才能下結論。
您好,我是forest醫生祥子,我只是在電視、電影中見到過龍的樣子,具體現實生活中真的沒有見過。那么,“龍”究竟起源于哪里?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代表積極向上,威猛祥瑞。傳說中的龍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征,皇宮使用器物多以龍為裝飾。
人類早期,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龍圖騰形成的原因,一種說法認為源自皇帝的釜山和符。有史記載:黃帝在打敗炎帝和蚩尤后,巡閱四方,“合符釜山”。這次“合符”,不僅統一了各部軍令的符信,確立了政治上的結盟,還從原來各部落的圖騰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組合起來,創造了新的動物形象-龍。
從此,中原大地上各個部族有了共同的龍圖騰,統一中華就此開啟,因而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
但在實際上,龍的傳人這一說法直到五四運動之后才流行起來。
龍作為一種圖騰和一般的圖騰不同,不是單一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這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這個民族精神的載體,從多姿多彩的龍文化中,可以看出中國人傳統文化的人文、創新、進取、包容、和獨立的美好精神。
實際上,龍的形象是古代中國人綜合了走獸、飛禽、水中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優長而形成的。龍文化的綜合性還表現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龍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藝術元素,從而使其形象更為完美。
所以,在人類生存的空間里,是看不到龍的具體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