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臺灣清華和大陸清華系出同門,相當于一家人在戰(zhàn)爭中走散。留下的這一支成了大陸清華。遠走臺灣的就成了臺灣清華。到現(xiàn)在兩所學校的校訓" />
更新時間:2022-12-29 19:33:26作者:admin2
互認校友。
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臺灣清華和大陸清華系出同門,相當于一家人在戰(zhàn)爭中走散。留下的這一支成了大陸清華。遠走臺灣的就成了臺灣清華。到現(xiàn)在兩所學校的校訓都是一樣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1911年4月29日是兩岸清華大學共同的校慶日。也是清華學堂正式開學的日子。1937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一同南遷成立了西南聯(lián)合大學。解放戰(zhàn)爭后,清華大學被分成兩個,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而臺灣當局則于1955年于臺灣省新竹市讓清華大學復校,由梅貽琦先生擔任校長。
有很多大陸清華大學的學生到臺灣清華大學當交換生。同樣也有很多臺灣清華的學生來到北京的清華。梅貽琦校長是兩岸清華學子共同的愛豆。
臺灣清華地處新竹,地方很小、視野太窄、平臺也有些低,比起坐落在北京的清華大學,他的學術氛圍要自由一些,選修課更多,留給學生自己的時間多,學生們有很多的時間去靜下來思考。
大陸清華地處北京,校園很大、水平更高、國際認度更高,比起坐落在新竹的清華大學,他開設的學科要更加全面,能夠享受到的學術資源更廣,硬件設施更加高端。北京是中國首都,新竹則不是臺灣的中心城市。
北京清華的經(jīng)費大約是新竹清華的三倍,從科研成果和論文數(shù)量來說北京清華要四倍于新竹清華。總之,臺灣清華有的大陸清華幾乎都有。
大陸的清華大學大家都很熟悉了,在這里主要介紹一下臺灣的清華大學的來歷。
1949年,蔣介石感覺到敗局已定,就讓胡適動員北京的各大高校的高級教授轉(zhuǎn)移到臺灣。雖然胡適用盡渾身解數(shù),接教授的飛機到了南京之后,蔣介石立刻傻了眼。原來胡適只說動了兩名教授愿意去臺灣,一個是北大校長傅斯年,另一個就是清華校長梅貽琦。
雖然偌大的一個清華只來了一個校長,但是梅貽琦但是掌握著庚子賠款的使用權(quán)。所以他到了臺灣之后就立刻開始著手興辦臺灣的清華大學,利用庚子賠款的經(jīng)費,清華大學在臺灣的發(fā)展也很好,現(xiàn)在也是臺灣三大名校之一。另外兩所是臺灣大學和交通大學。
目前在海外兩所清華大學的校友還是會一起為清華大學慶生,也是兩岸未來和平的一個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