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6-25 11:14:22作者:admin2
看到這個問題的確嚇一跳,深圳作為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地質條件又非常穩定的區域,怎么會發生這么大的地震呢,估計題主這段時間以來,被世界上頻繁發生的一些中輕度地震嚇到了,出于對我國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的擔憂,提出了這樣一個“開玩笑”的問題。
關于地震的形成機理非常復雜,但是簡單的說就是地球板塊在地殼表層的緩慢運行所致,也就是說由構造產生地震,這種原因占據了地震發生原因的95%以上。而在板塊的運動過程中,相鄰的大板塊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和擠壓,從而使巖層的應力逐漸積聚,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在板塊邊緣的薄弱地帶進行極速地釋放,引發地層的晃動,從而產生地震,這也就為什么在地球六大板塊的交接地帶,是地震、火山等劇烈地質運行頻繁發生、而且強度很大的區域。
而在板塊內部,一方面會在大板塊的碰撞和擠壓之下,將應力進行一定方向的傳遞延伸到內部。另一方面板塊內部巖層物理性質也不均衡,在完全不同的巖層地帶的相接處,會由地質運動形成扭壓或者剪切作用,從而形成主斷裂層和向兩側擴散的副斷層或者碎裂巖。由于上面兩個原因,形成了板塊內部錯綜復雜的斷裂帶。斷裂帶內發生的地震,相較于板塊邊緣大地震帶區域形成的地震,一般頻次較高,但強度要弱。
再來看一下深圳所處的位置。從大的板塊來看,深圳距離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交處有一段距離,在東南沿海處于地震活躍的區域為我國的臺灣省。從我國主要斷裂帶的分布看,廣東省內的斷裂帶分布相對密集,主要有5條地震斷裂帶,分別為泉汕斷裂帶、河源邵武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吳川四會斷裂帶和廣州-陽江斷裂帶。以這5條較大斷裂帶,又向外分散著眾多小型的支斷裂,形成了類似“棋盤”縱橫交錯的狀態。
而深圳所處的區位,其斷裂主要是幾條支斷裂,即:西部的珠江口斷裂、北部東莞市的紫金-博羅斷裂、東部的五華-深圳斷裂等。雖然這些斷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該區域存在地質活動,但通過400多年的監測歷史看,深圳地區沒有發生過5級以上的地震,其周邊地區發生的地震,次數也不多,強度一般也不會超過6.5級,表明該區域的地質活動不怎么活躍,更不會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
有沒有可能發生八級地震,這是沒有預見性的。地震災害,目前為止,沒有哪位科學家能夠預見。
深圳在不在地震帶?大家很清楚,回答是否定的,是不在的。但地殼的運動,地震帶也會移動,未來的地殼變化,是很難預測和評估的……
作為過去的一個“南蠻之地”和“小漁村”,發展到今天如此眾多的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而且一部分是在海邊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一部分是填海造地壘建起來的高樓大廈,如此沉重的負荷壓力和重力,物理分析和科學推理,會不會存在大自然的發怒,筆者和大家一樣,是擔憂的,也是不太樂觀的……
可能有人會嘲笑,這也許是杞人憂天吧!天不會塌下來的,深圳現階段是不會鬧地震的……如果是若干年之后,相信子孫后代比我們更聰明,更有辦法保護地球保護家園!
好好過好今天!好好珍惜今天!明天有明天的故事,明天有明天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