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8 09:18:14作者:佚名
這一時期軟件工程的代表性定義是“為了經濟地獲得在真實機器上可靠運行的軟件而開發和使用的合理的工程原理和方法”。 1972年,IEEE學會計算機學會首次出版了《軟件工程雜志》。 自此,“軟件工程”一詞在工業界、政府和學術界廣泛使用。 許多出版物、團體和組織以及專業會議的名稱中都使用“軟件工程”一詞。 許多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都相繼開設了軟件工程課程。 軟件工程學科雛形的早期進展是明確了軟件工程過程的各種活動計算機專業學校排名2024,提出了軟件生命周期的概念和軟件開發的瀑布模型,并制定了軟件工程過程中主要活動的質量標準。軟件生命周期。 1991年,ACM和IEEE/CS的計算教程CC1991任務組將“軟件工程”列為計算學科的九個學術領域之一。 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計算機硬件普遍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 在單主機計算模型中,基于瀑布模型和結構化過程語言編程范式的軟件開發過程占主導地位。 軟件工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基于階段理論來看待軟件生命周期,給規范和程序的制定、工具開發、預算管理、工程核算、組織質量流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基于瀑布模型的軟件工程討論在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質量保證、軟件過程改進等多個子領域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形成了軟件工程學科的雛形。
該學科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末。 美國在制定研討會培訓計劃時,接受了IEEE/CS的建議制定軟件工程課程,為軟件工程培訓奠定了基礎。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學院 (SEI) 大力培育和支持軟件工程培訓。 他們調查軟件工程培訓的現狀; 出版軟件工程推薦課程;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建立軟件工程碩士培訓項目; 組織和推廣軟件工程培訓師研討會。 1993年,IEEE-CS和ACM成立了IEEE-CS/ACM聯合指導委員會,將軟件工程打造成一個專業。 指導委員會隨后被軟件工程協調委員會(SWECC)取代。 SWECC提供了《軟件工程職業道德規范》、《本科軟件工程訓練項目評價標準》和《軟件工程問題》(SWEBOK)。 SWEBOK全面描述了軟件工程實踐所需的知識,為本科軟件工程培訓項目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2024年3月計算機專業學校排名2024,經過多年的努力貝語網校,來自世界各地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的500多位專家教授推出了《軟件工程知識》和《軟件工程培訓知識》(SEEK)兩個文件的最終版本,標志著軟件工程學科在全球范圍內正式建立,并在本科培養水平上迅速發展。 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信息系統、信息技術等已成為計算學科下的獨立學科。
培訓進展 我國對軟件工程基礎技術的討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 當時,軟件開發方法論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我國第一屆軟件工程研討會于1980年在北京召開。此后,許多大學和科研機構相繼就軟件開發方法論、CASE工具與環境、面向對象技術等軟件工程基礎技術進行了研討。 “軟件工程核心支撐環境”、“軟件工程技術、工具與環境討論與開發(SEP)”等課題被列入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其科研成果代表了我國軟件工程技術水平討論。 同時,一些大學為研修生開設了軟件工程課程,并開始引進和編寫軟件工程教材。 1984年和1985年,國家科委選擇重點大學招收兩批(200人)軟件工程碩士學位,為軟件工程培養積累經驗。 此后,高校開始為本科生開設軟件工程課程。 1988年,部分高校開始試辦軟件工程專業(后在學科調整中并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