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21 09:48:29作者:佚名
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建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一方面,隨著國內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改造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服務效率。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創造和實現價值的方式正在發生結構性、根本性變化。
這也意味著觀察數字智能技術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記錄數字中國建設進程、研究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趨勢在新時代具有新的意義和更重要的作用。
12月13日,由第一財經撰寫的《2023數字中國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第一財經2023資本年會上發布。 豐證券提供數據研究支持。
本《報告》主要內容由“數字中國行”研究項目提供。 今年以來,第一財經從長三角出發中國第一財經,走訪粵港澳、京津冀、華中、西南等重要經濟區域,走訪百余家上市公司。企業或數字化工廠開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研究。 數字技術生態給各行業帶來的產業運營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數字化帶來的投資價值的提升。
《報告》回顧了過去30年數字中國的建設歷程,展望了未來數字經濟十大趨勢,并從數據資源三大方向闡釋了數字智能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好處價值、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 基于產業變革和機遇,繪制了多張數字中國“產業鏈地圖”,并通過對細分賽道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數字中國建設下產業鏈價值鏈的新趨勢、新動力。
回顧數字中國30年:智能時代元年到來
《報告》認為,自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數字中國3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探索數字化發展的30年,2023年將是數字時代2.0元年,即、智能時代。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總體布局》; 今年4月,中國移動(600941.SH)市值一度超越貴州茅臺(600519.SH),成為A股第一市值。 今年8月,財政部發布《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數據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等相關政策正式出臺。 今年10月,國家數據局正式成立。
ChatGPT風暴席卷全球,AI技術登上舞臺中心。 《報告》認為,數字技術已逐漸從傳統的信息采集、傳輸、組織、存儲走向輔助決策甚至替代決策。 “數據+算力+算法”的結合已經在幫助人類分析、理解、預測、決策。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
《報告》將2023年之前數字中國建設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994年至1998年,我國持續聚焦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從系統、技術、產品、聯接等各個方面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進一步信息化、數字化。
1999年至2008年,中國企業從需求端出發,抓住人口消費紅利,創造了一批領先的商業模式。 以BAT為代表的國內互聯網企業主導了現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壯大。
2009年至2014年,3G移動網絡的部署和智能手機的出現改寫了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模式,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2015年到2022年,數字技術逐漸成為通用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 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快速繁榮發展,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指出,數字技術給產業鏈、價值鏈帶來新動能,催生越來越多新模式、新業態。 需求側、消費側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業務和應用基礎。
展望十大趨勢:人工智能驅動數字革命
ChatGPT的出現,成為智能時代到來的預兆,預示著人工智能作為數字時代2.0的核心驅動力,將引領未來10年的數字革命。 《報告》通過一線調研和采訪,提出了智能時代數字經濟未來發展的十大趨勢。
《報告》表示,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內大型模型和應用正在加速迭代。 2023年是生成式AI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其在AI繪畫、AI音樂等領域的應用相當引人注目。 下一階段,更多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將會誕生,尋求利用基礎模型創造更多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商業化將加速。
ChatGPT點燃應用熱情后,國內大型模型“異軍突起”,包括通用大型模型和行業垂直模型。 《報告》指出,在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中英語作文網,中國企業在應用端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但在AI時代,需要突破的是大模型本身,因為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力工具。 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大型機型將陸續推出并快速迭代,整個應用生態將日益繁榮。
《報告》認為,大模型的背后不僅僅是流量入口,還有操作系統和整套運行能力,包括超級計算能力。 AI芯片、光模塊等核心計算硬件設備已成為AI產業鏈的核心競爭點。
我國算力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國,但國內AI算力發展,特別是適合大型模型訓練的算力,仍遠遠落后于全球算力發展趨勢。 原因之一是我國AI芯片短缺問題日益突出。 AI芯片是構建AI算力的重要基石。 國產AI芯片迫切需要肩負起填補市場空白的重要使命。
光模塊是數據中心內部互聯互通的核心部件。 《報告》認為,隨著AI應用的逐步落地,AI智能計算中心的無阻塞網絡對高速光模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中國第一財經,因此新一輪光模塊的升級周期已經逐漸開始。
《報告》指出,數據是人工智能三大要素之一,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帶動數據要素市場需求爆發。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我國數據元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十四五”期間市場規模復合增速預計將超過25%。
記錄優秀案例:推動智能時代向陽成長
數字中國的建設離不開植根于工業土壤的中國企業。 《報告》的附錄《2023數字中國年度案例》(以下簡稱“案例”),記錄了這些微群體的探索、試錯和實踐過程。 正是他們深耕數字智能領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毅力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錘煉了掀起智能時代的力量。
《報告》稱,這些以數字化為契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企業在尋找新引擎、新動能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試錯、實踐,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樣本。
商湯科技(00020.HK)作為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入選“案例”。 一方面,商湯科技打造了集算力、算法、平臺于一體的全新AI基礎設施“SenseCore”; 另一方面,商湯科技建立“RiRiXin SenseNova”大模型和研發體系,實現低成本解鎖通用AI能力,推動AI創新落地,打通商業價值閉環,解決長尾應用問題。
新華三作為清華紫光集團(000938.SZ)的全資子公司,因其人工智能在ICT領域的創新應用而入選“案例”。 新華三深耕ICT行業多年,構建“云-網絡-計算-存儲-端”全棧業務布局,形成新華三ICT基礎設施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 “AIinall”行業賦能戰略,讓AI走進新華三全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各行業客戶讓業務和運營更加智能。
長飛光纖光纜(601869.SH)、四維圖新(002405.SZ)也作為數字通信和智慧出行領軍企業入選“案例”。 喬克(02469.HK)、智云健康(09955.HK)和利歐控股(002131.SZ)也分別被評選為數字教育、數字醫療和數字營銷領域的領軍企業和典范企業。
此外,《案例》還精選第一財經與中興通訊、神州數碼、地管通、深信服、海天瑞祥五家企業的采訪對話,探討ICT產業發展、IT應用場景、數字金融創新、云計算等。網絡整合。 趨勢、數字元素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深度還原了這些領先企業的前沿見解和前瞻布局。